转自:劳动午报
“今晚施工用的警示带边缘都卷边了,立即让安质部换新的。”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城铁公司通号分公司项目党支部书记李江峰一边对照施工机具清单仔细复核,一边叮嘱身边的同事。时值盛夏,施工现场热浪滚滚,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淌,滴落在翻开的笔记本上,页角的“值班巡检记录”字样在夜色中洇开墨痕。
李江峰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到项目班组和工地巡查一圈。他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处施工细节、每一个职工需求。对他来说,这本日志不仅是工作的记录,更是他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天中午,李江峰顶着前一晚夜班的疲惫,拎着一个生日蛋糕走进项目部食堂。这天,项目部有8位职工要过生日。“太感动了,每年记得我生日的也就是我爸妈。”刚入职不到一年的工友小李激动地说。李江峰微笑着回应:“作为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我有责任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美好的‘家’氛围。”
李江峰不仅是项目书记,还是工会主席。他始终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职工哪天生日、家里什么情况,他都了如指掌。面对职工们的殷切期盼,他提出了“三个一、四个保障、五个关心”的“家”文化建设方案。自此,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包饺子、文体活动等,他坚持组织了10年,深受职工欢迎。
当日下午,李江峰来到综合维保项目部慰问。在项目部会议室,大家围坐在一起,李江峰关切地叮嘱职工们:“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做好防护措施。”他转向一位职工说:“老郭,孩子最近学习怎么样?工作之余好好督促督促,争取明年考个好大学。”每见到职工,李江峰都要上前谈谈心、唠唠嗑,嘘寒问暖,职工的一件件事都装在他心里。
7月的北京热浪蒸腾,项目全面进入满负荷大干阶段。“老马,给项目上留2份饭,提前煮点绿豆汤。”临近午饭点,李江峰挨个宿舍唤醒前晚上夜班的职工,还特意叮嘱食堂师傅。由于地铁改造项目施工时间的限制,大家成了昼伏夜出的“夜猫子”。也因此,项目职工的身心健康成了李江峰最大的牵挂。
夜幕降临,李江峰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灯光下,他正在伏案急书,梳理着又一天的工作。红笔在工作日志本上勾画出的圈点符号,像星辰般点缀在墨香氤氲的夜空。这位被职工唤作贴心“娘家人”“项目政委”的书记,正将这一天天发现的职工冷暖愁盼、项目难点痛点,手写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笔记本扉页上“脚印留在现场,心思系在一线”的誓言,正随着城铁轨道建设一寸寸延伸的轨迹,化作钢轨线缆上跳动的红色脉搏。
□本报记者 余翠平 通讯员 万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