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伯虎财经
作者 | 路费
最近,今年二季度以激活量为标准的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排名出炉,荣耀坐Others那一桌。如果算上一季度,荣耀已经半年没能回到top5的位置。
虽然滑落到Others的窘境其他家也遭受过,但此刻荣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些:
一方面,荣耀正站在上市的紧要关口: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荣耀已于6 月 26 日取得上市辅导备案,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荣耀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分化仍在进一步加深。华为回归后,持续了数年的荣米OV格局迎来了变数——靠着品牌和营销势能,华为很快冲进了国内销量的前五;小米用造车带动了手机的销量。
反观荣耀这边,今年年初经历了一场意外的权力交接后,既要解决团队的问题,也要重新梳理“我是谁”:华为回归后,荣耀迫切需要讲出自己和华为的差异。
如今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多了,进入以换机需求为主要动力的存量市场。Canalys此前预测,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从2025年开始步入平台期,2024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下调至1%。这也意味着,每多卖出一部新手机,拿到了都是竞争对手的份额。
在经历的密集的换血后,荣耀的新任CEO 李健把宝压在了AI上。荣耀的新定位是“AI 终端生态公司”,他承诺未来 5 年将投入超百亿美金助力生态建设。
不过随着小米线下的铺开和华为手机业务的回归,留给荣耀找回市场份额的时间并不多。比起AI 终端生态的新定位,新任管理层那句“在下半年重回市场前三”或许更能让投资人们安心一些。
手机生意不好做
手机生意不好做大家很清楚,高度成熟,竞争饱和。但对荣耀来说,比起刚刚从华为独立出来那会,手机生意的难度又上了一个量级。
2020年,荣耀最大的问题是重建开发平台与运作体系。彼时,时任荣耀CEO赵明谈到,无论是影像能力、能耗管理还是操作系统,其实都依托于之前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健的平台,因此当平台变换时,基本上整套体系要重构。“当市场、产品推倒重来时,它不是起伏,而是归零。”
但在市场层面,尽管手机行业处在下沉周期,华为的退出仍然给荣耀留出了足够的中端市场空间。凭借此前华为子品牌的市场形象以及继承而来的渠道资源,荣耀啃下这部分市场份额远比其他品牌来得轻松。
所以你能看到的是,虽然在宣传层面,荣耀在不厌其烦地说明自己和华为的友商关系,但在产品层面,荣耀仍然在靠近华为,哪怕所推出的产品几乎被外界诟病是华为手机的翻版。比如,荣耀数字系列与华为P系列很像,而旗舰机的Magic系列和华为Mate系列则长得相似。
2023年一季度,荣耀坐稳国内市场前三,并在2023年三季度登顶。
转折发生在华为回归。2023年8月底,华为突然上线了新款旗舰机型HUAWEI Mate 60 Pro。同年年底,华为又上线了畅想 70 和 nova 12 系列等机型。两次上新分别针对5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以及更平价中端市场。随后华为保持了正常的更新节奏。
华为回归后,荣耀过去可以作为依仗的品牌和渠道都收到了巨大的冲击。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3年四季度荣耀还能保持国内第二的地位,但随之而来的是止不住的颓势,份额一路下到第六。与之对应的是,华为逐渐收复国内市场的失地,在2024年一季度占据第一,并基本保持在前二的水平。
让荣耀同样揪心的是,同行仍在进化。
今年二季度,在以激活量为口径的榜单中,小米重回中国市场第一。而一季度,小米拿下了出货量的第一,出货量1330万部,同比增长40%。
小米的表现一方面要归结于产品定义,小屏旗舰的数字系列稳定了小米在中高端机型的走量,Ultra系列死磕影像,守住影像高端盘口。
另一方面,小米过去几年的投入迎来了开花结果。小米汽车和以“小米之家”为代表的新零售,非常明显的促进了近期的小米手机业务。我们了解到,由于渠道利润不高,过去小米在推进线下的时候比较吃力。但小米汽车成为爆款后,开店资格变为了稀缺性资源,顺理成章的成为撬动小米新零售扩张的最佳杠杆。根据雷锋网报道,小米su7爆火之后,有的商场为了引流甚至愿意把租金降到原价的十分之一。
小米汽车的高客单价和高人气,帮助小米手机在吸引更多关注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小米在补齐“人车家”的最后一块拼图后,小米独一无二的互联生态也帮助小米手机用户粘性的提升。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趋势是,小米所展现出的势能越来越强。未来,国内手机市场的分化或许还会进一步拉大,前两名或者前三名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拉高。
正如前文所言,同行每多卖一部,荣耀就少卖一部。竞争越发激烈,留给荣耀调整的时间没有多少。
“AI终端生态第一股”,走的通吗?
我们在《从“对标小米”到“耀耀领先”,荣耀加速IPO》里讨论过,荣耀有两个主要的战略点:一是用“AI和折叠屏”冲击高端市场;二是寻找差异化之道,发力海外市场。
今年3月,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新CEO李建官宣,荣耀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 终端生态公司转型——他还表示未来五年荣耀将投入 100 亿美元在 AI 终端技术、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方面。
不仅仅是说,荣耀也是这么做的。今年上半年,荣耀从研发投入到人才团队建设,进行了诸多布局。
荣耀已经成立了“AI&软件业务部”一级研发部门,同时还成立了新商业模式拓展部以及新产业孵化部,AI&软件业务部下设五大实验室,通过跨学科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新产业孵化部重点推动AI能力与产品线、系统平台深度融合,加速产品智能化重构。
在荣耀400的发布会上,荣耀还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并宣称可以实现刷新行业纪录的每秒4米的跑步速度。
发力AI终端生态当然没问题,缺乏软硬一体能力的单纯手机业务撑不起有想象力的估值。目前国内上市的手机企业只有小米和传音。后者专注海外市场,目前市值882亿元。前者的市值倒是攀上了惊人的1.49万亿港元,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造车的基础上。在造车正式拿到结果之前,小米的股价长期徘徊于低位。以2024年3月的市值来看,对应到手机业务的估值大约为2049亿元。
对于任何手机厂商而言,一手抓住AI,一手抓住生态,永远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问题是,AI终端注定无法在短期内对业绩做出贡献。即便当下各家宣传的重点——端侧AI能力也并不是手机竞争的重点。AI手机在技术层面仍处于探索期,应用层也还没有跑出杀手级应用。
能让荣耀好好活下去的,还是卖手机。在国内,荣耀发布了荣耀400系列。在这款主打终端市场的产品上,荣耀给到了足够的诚意:大电池、强影像、旗舰芯片,甚至是请肖战代言。市场的反馈也足够积极,据了解,荣耀400系列,首销同比增长195%,一个月内激活量破百万,是荣耀近三年来跑得最快的一款产品。
李健认为,“荣耀400系列可能是公司手机销量的一个转折点”,他表示,新的销售曲线有望在6月、7月开始抬头。
我们认为,荣耀400的首销成功只能算作荣耀开始稳住的关键。中低端不是华为的重心,消费者的忠诚度更低,利润也更稀薄。不管是折叠屏产品的打造,还是利用研发成果来进一步塑造品牌形象,荣耀都需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成果,来支撑他有关AI生态的未来。
Topic:你是荣耀手机的用户吗?请简单说说为什么选择荣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