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奋力当好人工智能赛道上的“领头雁”
创始人
2025-07-10 00:06:02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25年4月25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海淀区调研时指出:“要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坚持创新与应用并重,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牢牢把住未来发展主导权。”海淀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一马当先,主动作为,坚定扛起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的责任使命,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2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的讲话中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海淀区先后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线,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效应,围绕算力、数据、技术、人才、场景、生态全链条布局,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诞生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出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原生应用。

构筑智算底座。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石。海淀区全力保障国家人工智能训练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成北京最大单体智算集群,培育国际领先基础大模型的“新基建”,支撑智源研究院研发出全球首个统一图像文本视频生成的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打造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与京能集团、呼和浩特市等开展算力合作,快速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推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落地。推动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平台落地,打造国家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核心节点。建设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培育发展可信数据空间,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引育顶尖人才。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海淀区积极推动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人工智能学院落地,以重大平台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程,成立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建立高校实习实践试点制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5所驻区高校获批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率先探索具有海淀特色的产教融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新模式。出台青年友好城市建设100项措施,营造“城市友好、青年有为”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人工智能人才特区,组建北京国际AI人才创新联盟,设立海淀国际创新人才中心(香港站)。

组织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海淀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制定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若干措施,实施“揭榜挂帅”、算力补贴、颠覆性技术创新等专项,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围绕前沿领域和产业链全栈环节开展攻关。组织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百度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创新联合体形式筹建国家人工智能模型基础环境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了全球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全球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太极-Ⅱ”等一批重大成果,涌现出一批对标国际水平的基础大模型。

拓展场景应用。场景应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生命线。海淀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发布全景赋能行动计划,在南部规划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形成以清华人工智能学院为核心引擎、以东升大厦为原点社区的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生态;在北部依托中关村学院、启元实验室、中关村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培育拓展区。前瞻性布局具身智能等应用,支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组建北京唯实具身智能研究院,会同智源研究院建设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平台。开展医药健康真实世界数据场景验证,推动全市首个互联网医院落地。打造“AI+教育”“AI+法律”“AI+医药”三大国家级示范应用基地,布局建设“AI+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厚植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有效保障。海淀区注重强化市区联动、形成合力,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全方位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起成立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国际科学智能联盟,打造“投海听韬”投资沙龙品牌,依托奇绩创坛、智谱Z计划等,招引京外企业落户。组织中关村论坛首个人工智能主题日、北京智源大会、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等重大活动。帮助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市“绿色通道”支持。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海淀区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浪潮中突围蝶变,在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超大城市数智化治理等领域取得的领先成就,得益于教育科技人才高度密集的资源优势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关村潜心培育的独特创新文化基因,归功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精准的战略布局和对创新生态的持续深耕,印刻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魄力和脚踏实地、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

抢占前沿布局。海淀区敏锐把握全球产业演进规律,紧紧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协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大模型、计算机视觉、人机协同、自主无人系统等方面,主攻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聚焦算力供需不匹配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构建算力集群,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普惠算力服务。在面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开发等短板技术上抢先布局,推动人工智能芯片、算法等的国产化替代。坚持以“全产业链”思维统筹布局,形成了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以人工智能推动产业有序迭代升级,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浪潮。

整合资源优势。海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资源聚集优势,以全球视野规划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率先用大模型思维打造会学习、能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超级城市智能“生命体”,初步形成了以“三横”(成府路、知春路、学院南路)、“两纵”(学院路和中关村大街)、“一带”(京张遗址公园创新交往带)为骨架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格局,成为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城市治理的样板。

强化人才支撑。年轻、学历高、重点院校出身、有前沿科技专业背景是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突出特点。海淀区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大脑”,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具备人才引育的先天优势和土壤。区委区政府坚持“育人才、帮企业、蓄资本”协同发力,着力培养聚集全球顶尖人才,制定建设人工智能人才特区的若干措施,推动央地协同、校地合作、院企连接,搭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设立青年基金,实施“薪火共燃”“海英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支持早期创业团队和青年人才成长,为各类创新人才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方位保障。

打造资本“磁场”。海淀区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中国“创新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创新企业呈“爆发式成长”态势。区委区政府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改革牵引与开放协同双轮驱动,持续优化企业有感的营商环境,着力打通人才链、政策链、资本链,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每年安排攻关投入、算力补贴、数据奖励、场景支持等资金支持超10亿元,发布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若干措施,健全银保担协同联动服务体系,设立科技成长基金,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头部投资机构深度合作,布局覆盖普及企业全成长周期的基金组合,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海淀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深度服务和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大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为牵引,深化人工智能全链条布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四链”贯通,培育形成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全面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实施算力筑基工程。强化智算产业链建设,培育国产智算生态,突破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生态局限,构建支撑自主大模型研发训练的服务能力。深化京蒙协作,探索生态孵化、算力招商等算力供给新模式,构建区域一体化算力网络,形成多元智算供给服务体系。争取鹏城实验室北方基地和国家级智能芯片验证平台落地。开展新一代自主计算芯片攻关行动,支持“国产国用”,推动国产AI软硬件协同和技术优化迭代。

实施数据融通工程。实施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打造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项目建设,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对接、跨域共享、价值共创,带动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生态整体竞争能力。培育数据标注新业态,支持区属国企和产业园区联合大模型头部企业打造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加强高质量数据集开发与供给。创新“智源研究院+京能”语料运营模式,完善数据运营管理机制。支持重点语料单位与大模型头部企业开展合作,促进高质量数据集开发利用。

实施技术攻关工程。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环境营造等多维度发力,吸引各方力量围绕世界模型、空间计算、多模态、链式推理、脑机接口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方向开展攻关,打造开源开放生态体系。推动校地深度合作,全流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共性技术平台,围绕大模型、数据集开发部署、软件框架、安全治理等基础方向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标准研制,形成相关标准公共服务能力。

实施应用赋能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医疗、金融、教育、消费、文旅、城市治理等领域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人工智能+”高价值示范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高地。面向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特种作业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具身智能应用场景落地。探索“AI+教育”示范应用,鼓励“AI+医药、AI+法律、AI+文化、AI+自动驾驶”等“AI+”产业升级,探索应用场景牵引产业发展新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场景开放创新试点。谋划建设一批大模型行业实验室,鼓励基于各类大模型进行创新性、前瞻性、小切口的AI原生应用。

实施生态优化工程。围绕教育、“AIfor Science”(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软件三方面超级产业进行智能攻关与应用,推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促进三位一体协同融合。深化“南北协同”创新生态圈建设,完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设人工智能人才特区,构建技术“极客”发现机制,探索设立国际AI青年人才驿站和海外人才联络站,服务清华人工智能学院引入一批全职项目负责人。完善“一企一策”服务机制,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打造特色标杆产业园,构建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引导企业加强与国际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合作,建立平等互惠的产业国际合作联盟,支持主权大模型“出海”,吸引国际化机构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N].人民日报,2025-04-27.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3]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天津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前1200名,所以下面天津专科学校排名数据中可能会缺...
江苏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江苏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3(历届)江苏省专科学校排名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
重庆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前1200名,所以下面重庆专科学校排名数据中可能会缺少...
广东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前1200名,所以下面广东专科学校排名数据中可能会缺...
“天境祁连”奏响“绿富美”协奏... “9号公路”在山间环绕。本报记者 刘程锦 摄峨堡古城实景演绎。王振国 摄卓尔山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