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各地活力更充沛,破立并举发展区域高地丨经济政声
创始人
2025-07-09 20:22:59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其中重点提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成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后续国务院新闻办将举行系列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在发布会现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将“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概括为四个鲜明特点:功能定位更清晰、优势互补更有效、联动共治更紧密、活力更充沛。通过破立并举,推动各地区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发展形成一些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高地。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息息相关,让我国从全球最大生产能力转型到最大消费市场。这不是单纯的区域市场物理叠加,而是建设互融互通的统一大市场,跨越行政边界,目前已有长期大方向,但想要把理念和想法变成具体方案、产生实效,仍然任重道远。

区域主体功能更加凸显

“首先,‘十四五’时期区域功能定位更清晰。各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区域主体功能和地方特点更加凸显,比较优势充分释放。”郑栅洁表示。

我国经济三大引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动力源更强劲,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2024年三个区域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

曾刚表示,在“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作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定位更加清晰。优势互补意味着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展所长,通过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发展思路从补短板变成扬长板。例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以生态联合共建撬动创新产业集聚。活力充沛体现为当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力,长三角对人口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加大,新兴产业也较快发展。

东北地区战略支撑体现在维护国家粮食、能源、产业安全。2024年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全国21%,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自主化。

探索试验的海南自贸港在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十四五”前四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年均分别增长31.3%、32.3%,5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头32年(1988年—2019年)总和。

郑栅洁还表示,区域优势互补更有效,“我们客观认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靠挖潜力来增动力,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例如,东部地区产业、技术、管理、资金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紧密结合,互补效应更加彰显。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戈壁荒滩成了绿色电源,实现了治沙、增收的有机统一。

当前的“西电东送”“东数西算”都是区域协调发展在东、西部优势互补方面的重要战略部署。曾刚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的算力中心建设仍然是企业在跨区域市场化调动资源,选择综合成本较低的区域,部分东部省份仍在各自在省内布局算力中心,尚未形成高效集约的区域协同合作。

“未来在AI领域,中国的领先优势很明显,不仅在国内,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会是AI应用的巨大市场。真正把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落实,是要共同把蛋糕做大,不仅是企业在做,政府也要注重市场化的资源利用,顺势而为、联动共治,不能制造行政分隔,要向外通过联动谈判为企业在外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向内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的作用,保障公平竞争。”曾刚表示。

中部地区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60%以上的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和高速铁路主通道途经中部,培育形成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量子科技、存储芯片、工程机械等产业势头强劲,挺起国家发展的中部“脊梁”。

区域联动共治、激发活力

此外,区域联动共治更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们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写照。”郑栅洁说。

各地区共同保护长江、黄河的成效就是直接的体现。当前,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化工围江问题基本解决,十年禁渔深入推进,现在的长江江豚逐浪、鱼跃鸟飞,呈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景象。

黄河则是“九曲黄河万象新”,沿黄9省区累计完成造林2亿亩,修复退化草原2.31亿亩,黄土高原由黄转绿,黄河水由浑变清。

区域活力更充沛。我们破立并举,推动各地区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发展形成一些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高地。”郑栅洁说。

例如,长三角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联合创新、产业协作、民生共享的“软协同”迈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占到全国3/5、1/3、1/3,成为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过去5年间,长三角各地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浙江和江苏的企业到安徽投资建厂。由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程度提升,人们出差也越来越方便,早上去上海见客户、下午在南京开会、晚上回杭州吃饭,长三角主要城市“一天通勤”成为现实。

在曾刚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在从“硬联通”向“软协同”过渡,是区域协调发展真正刀刃向内的改革,随着交通设施、重大平台等硬协同基本在“十四五”期间完善,下一步非常重要的是深度融合,打通条条分隔,这是对现有体制机制的考验。

“以长三角为例,区域协调发展下一步要实现跨区协同、跨地域协同,让行政壁垒转变为市场通道和平台,‘硬联通’是基础,‘软协同’更关键,最终要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让市场主导进行资源最优配置,未来是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曾刚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深化,资金、人才等要素在三地高效流动,在横琴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超过2.7万人,河套深圳园区聚集超440家科技企业、200个高端科研项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天津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前1200名,所以下面天津专科学校排名数据中可能会缺...
江苏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江苏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3(历届)江苏省专科学校排名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
重庆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前1200名,所以下面重庆专科学校排名数据中可能会缺少...
广东专科学校排名 最新或202...  本排名数据只公布了全国132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前1200名,所以下面广东专科学校排名数据中可能会缺...
“天境祁连”奏响“绿富美”协奏... “9号公路”在山间环绕。本报记者 刘程锦 摄峨堡古城实景演绎。王振国 摄卓尔山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