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南方财经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7月9日,当晨光洒向距离深圳市中心约130公里外的小漠港,载有68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启航出港,1105辆从比亚迪深汕基地生产下线的宋系列出口车“漂”向欧洲。
随着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首次靠泊深圳港,并首次运载深汕本地生产的车型出口,比亚迪在深汕的产业版图进一步清晰:搭建从零部件到电池到整车的生产全链条,整车生产则主攻中高端及出口车型,比如腾势Z9、仰望U7、宋Pro及宋Plus的出口车型等。
5年时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日渐成熟,比亚迪在深汕的投资也从最初的50亿元增加至300多亿元;京西智行、佛吉亚、东风李尔、延锋国际等近30家企业组成的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
与之对应,近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5%,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4%。
日渐形成的产业集群和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也让外界看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潜力与可塑性。7月8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举行,现场15个项目签约,涉及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设备生产基地、汽车特种涂料及高端化工材料研发基地、半导体高端精密设备生产基地等深汕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一座新兴汽车城正在快速成长,并成为广东东部板块的增长引擎。
生而国际的汽车城
此番比亚迪深圳号搭载1105辆深汕工厂下线的宋系列出口车型从小漠港启航,让比亚迪深汕工厂“出厂即出港”的优势得以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车辆从生产工厂仅需5分钟即可通过地跑形式集港,并有序排队上船,12海里即到达太平洋国际航道。
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向海外寻求机遇,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增。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再创新高;今年前五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
从比亚迪自身来看,2025年过半,其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经展现出爆发的态势。据比亚迪统计,今年前五个月,比亚迪出口汽车超38万台,同比增长93%;6月,其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9万辆。
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在深汕的布局,必将进一步加快其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速度。
据比亚迪深汕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该厂区已完成出口车型生产线调试,于今年6月实现宋系列出口车型量产。
而距离比亚迪出海整备中心仅几分钟车程的小漠港则是深圳唯一开展汽车滚装出口业务的港区,目前累计开通13条航线,通达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亚等地区,还计划新增“小漠港-意大利”航线。2024年,小漠港区海运出口汽车(含KD件)首次突破21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66%。
据了解,目前运行的小漠港一期工程能够满足每年30万辆汽车运输需求,今年1月,小漠港二期主体工程开工,将对已建成的小漠港一期工程部分岸线进行功能调整,并将现有多用途泊位调整为汽车滚装泊位,可以满足两艘9200车位汽车滚装船同时靠泊装卸作业需求,计划于2027年底投产运营,届时小漠港具备每年100万辆汽车运输能力。
链主效应渐显
从2021年落子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工程生产汽车零部件,到二期投资建设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三期主要建设电池组装线,四期布局电池包PACK生产线,比亚迪已经在深汕搭建起从零部件到电池到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条。
作为“链主”企业,比亚迪在深汕“大手笔”的布局,让其上游的供应商自然而然地选择来到深汕布局。
从鹏兴立交桥俯瞰,京西重工智控底盘产业园、延锋汽车智能座舱产业园与比亚迪二期工厂分隔在立交桥两侧,上游配件出厂几分钟即可到达比亚迪的整车生产车间。
沿着通港大道,比亚迪汽车工业园、速腾聚创、力劲科技、佛吉亚、东风李尔等企业集聚分布,一条大道串联起上下游,这不单单能提高产品的运输效率,还意味着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一个新产品从研发到试用再到改进的时间被大大缩短。
值得关注的是,一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虽随比亚迪一同前来布局,但是除了为比亚迪深汕工厂供货以外,也在此扩大了自身的生产版图。
激光雷达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的速腾聚创便是一个典型案例,总部位于深圳南山的速腾聚创为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超310家汽车整车厂及全球超28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提供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2024年7月,速腾聚创在深汕打造的MARS智造总部基地投产,规划产能170万台。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已基本实现“南山研发+深汕生产”的运作模式。据速腾聚创CEO邱纯潮此前介绍,公司还将进一步在深汕规划落地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两个产业集群。
而比亚迪之于深汕的意义,还远不止在于吸引了一众上下游合作伙伴落地,还在于让其他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因此看到在深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便捷性。
壁虎汽车落地深汕正是看重这里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能够“为其所用”。2023年12月,壁虎汽车签约入驻深汕开展专用车业务,目前其一期投资在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产业园建设9000平方米生产厂房,引进1条专用车生产线,制造旅居车、冷藏车、指挥车,救护车等专用车及零部件。据介绍,深汕工厂也是壁虎汽车首个全资自主运营的工厂。
南方财经记者从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现场了解到,此次签约智能网联汽车项目中,还涉及汽车饰件生产制造、汽车模具生产、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设备生产基地等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
瞄向东部板块增长引擎
自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明确由深圳全面主导经济社会事务,按照经济功能区的架构推进建设,深汕便步入经济增长的快车道。
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GDP为34.12亿元,2024年,这一数字攀升至242.15亿元,翻了7倍。
瞄准“广东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定位,深汕增长的势头正盛。今年一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迎来经济“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为73.42亿元,同比增长40.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
在产业布局上,深汕的野心也不止于新能源汽车,在半导体等领域亦有布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深汕正加速形成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2023年9月,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授牌,是深圳首个、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已引进瑞华泰、华特鹏、博纯材料、德方纳米、高发气体等项目,据了解,这里将打造百亿级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签约的项目中,不乏半导体高端精密设备生产基地、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电子级硅微粉及气凝胶制品生产基地等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的项目。
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深汕”地区已不再是贫困的代名词,转身变成新产业带领下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转自: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