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上海市经信委召开《上海市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政策发布新闻通气会,对政策制定背景、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加快制定促进高成长企业发展实施细则
有媒体提问,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今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间成为“热词”。上海率先发布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后续将会有哪些具体的培育举措?
上海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办主任徐明表示,围绕《行动方案》的落地,上海下阶段将加快制定《上海市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管理实施细则》,以规范性文件明确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的定义标准、服务安排和动态管理等培育机制,其中瞪羚企业将采用“免申即享”的方式,从优质中小企业中遴选。目前已形成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将高成长企业纳入本市重点企业“服务包”范围,为企业匹配市区两级的行业服务专员、属地服务专员以及针对性的政策。
徐明说,上海将组织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与高成长企业一起开展“百场万企”“发榜揭榜”等活动。依托“创客中国”上海赛等高规格赛事,打造面向高成长企业的交流展示、项目孵化、产融对接、协同创新平台。针对产学研用需求,将联合市科协、市教委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交流、校企联合实验室培育和工博会高校成果对接活动。
此外,上海将分行业、分领域常态化举办“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搭建高成长企业与本市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产业转型升级基金、未来产业基金等对接平台;为高成长企业设立在线人才招聘专栏;定期组织开展“AI+”中小企业培训等。
徐明表示,通过开展三年专项培育行动,目标到2027年,形成“潜力瞪羚-瞪羚-潜力独角兽-独角兽”的梯度跃迁格局,助力上海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保持领跑优势。
将把高成长企业纳入市区两级重点企业
有媒体提问,独角兽、瞪羚等企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在新发布的《行动方案》中,围绕高成长企业成长点明了一系列培育服务方向,其中哪些是上海推出的特色服务?具体将如何开展?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麒表示,自2023年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就在探索重点服务模式,发布年度化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入榜企业从最初的63家增至156家,总估值(市值)超1.3万亿。同时,以“菜单”赋能“榜单”,定制榜单企业专属的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累计超300项。
未来,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把四类高成长企业纳入市区两级重点企业,倾注服务资源,通过定期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充分倾听企业发展诉求,联动各委办、各区、各服务机构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举办高成长企业创始人“下午茶”等活动,现场第一时间解答企业疑问,涉及共性问题也将再形成专报推动解决。推出升级版的“服务菜单3.0”,计划联动上交所、上海交易集团、各大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各委办及其直属事业单位等,定制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公共服务等板块服务,重点疏解高成长企业最关心的融资、上市、出海、人才引流等问题。
徐汇:到2027年培育潜力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20家
有媒体提问,徐汇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如何利用区域优势,服务支持好中小企业,做好高成长企业的培育?
徐汇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庄子希表示,徐汇区约有企业4.6万家,九成以上是中小企业,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722家,专精特新企业401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数量位列中心城区第二。
此外,徐汇区拥有备案大模型50个,约占全市61%,潜力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13家,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徐汇区成功创建1个市级和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群是中心城区唯一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检验检测上下游各类企业230家,集群总产值达204.6亿元)。针对企业不同时期发展要求,徐汇在全市首推“企事快办”工作机制,实现企业诉求“一码直达”;深化“1+3+X”人工智能载体全域布局,以滨江为核心,拓展超10万方载体,放大“模速空间”品牌效应,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下一步,徐汇区将继续围绕“政策普惠适用”、“AI赋能百业”、“都市工业回归中心城区”三个方面,实施“千帆计划”,挖掘一批成长快、潜力高的中小企业,力争到2027年培育1000家“千帆计划”中小企业,潜力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20家。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