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7月9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7月健康提示,提醒公众重点防范感染性腹泻、登革热、高温中暑等健康风险。
中疾控介绍,7月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病原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肠炎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公众应避免饮用生水,注意食品卫生。吃剩的食物要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出现严重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登革热疫情目前在我国处于上升期,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三痛”(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居室要使用蚊香、蚊帐等防蚊措施,定期清除家中积水。外出时应穿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蚊剂。从流行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发于5至7月,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患者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重症可危及生命。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要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可使用含氯菊酯的驱虫剂。
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高温中暑风险加大。公众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矿物质,特别要重视老人和婴幼儿的防暑工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