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周思同
“这五年,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5.5%左右,今年我国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在国新办7月9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以我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仍保持这样的经济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郑栅洁在介绍中提到,“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过去几年,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都在加快落地和实现,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可概括为“5个加速”:
一是研发投入加速增长。从整体看,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8%,规模增加到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从主体看,企业是研发投入高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从标杆看,深圳作为创新标杆城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46%。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比如,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了“中国芯”;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三是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比如,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提高2.6个百分点。又比如,2024年我国累计在研创新药达到4000余款,约占全球30%。
四是人才创新活力加速迸发。我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这种人才储备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成为创新活动的源头活水。
五是中国式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打造并深度融入开源生态,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双向赋能”,形成了全球独特的技术发展路径和创新生态系统。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大力培育支持全面创新的良好生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让科技创新改变未来、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