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出现巨额亏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时,不仅没有增加业绩,而是虚减利润达亿元。这样的“咄咄怪事”,发生在老牌上市公司云内动力(维权)(000903.SZ)身上。
云内动力7月8日披露,因2021年、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该公司及7名相关人员,被云南证监局合计罚款超过1150万元。从7月10日起,该公司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同步变更为“ST云动”。
云内动力的财务造假,属于“反向操作”。根据监管调查,因返利核算失当、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计提违规等问题,云内动力2021年虚减营业收入约1.8亿元,2022年则虚减利润总额超1.01亿元。
云内动力财务造假之际,正值云内动力业绩连续巨亏。2022年到2024年,该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38亿元,该公司为何要虚减利润,而非增加营收、利润,是该公司财务造假的一大悬疑。
两年反向虚减利润超1亿
7月8日,云内动力(000903.SZ)披露公告称,
根据监管调查认定,由于存在返利核算失当、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计提违规等多项问题,云内动力2021年、2022年年报,出现虚假记载的情况。
但与大多数财务造假中的虚增利润不同,云内动力主要是虚减利润,两年合计虚减的利润超过1亿元。
云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内容显示,云内动力2021年虚减营业收入约1.8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25%,虚增利润总额约767万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13.51%;2022年则虚增营业收入约2258万元,占比0.47%,虚减利润总额超1.01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7.84%。
监管认为,该公司财务造假涉及多个会计处理环节,手法具有隐蔽性与系统性。部分行为虽不影响营业收入,却对利润产生实质性干扰。如采购返利核算偏差、费用确认延迟等,直接导致该公司利润数据与实际经营情况偏离。
最新披露显示,云内动力部分销售返利的核算时点、科目及金额存在偏差,导致2021年虚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各约1629万元;2022年则将部分销售返利计入三包费用,因而虚减营收约1845万元、虚增销售费用约1778万元,合计虚减利润超3622万元。
该公司的采购,同样问题重重。因部分采购返利计提依据不足、金额不准确,2021年虚减营业成本、虚增利润的金额,均达到4319万元左右;2022年则虚增、虚减的营业成本、利润,均约2008万元。
此外,由于供应商索赔补偿核算失当、期间费用确认延迟或漏记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该公司波动。2021年,该公司虚增利润约1703万元,2022年则虚减利润约2308万元。
更严重的是,云内动力还通过发票操纵收入。一方面,未实际交付货物的情况下,该公司即开具发票确认收入,虚构对真实客户的销售收入,导致2021年虚减营收约1.08亿元、虚减利润约3457万元,2022年则虚增营收约7651万元、虚增利润约257万元;另一方面,仅依据发票确认收入,导致收入确认时点提前或推后,造成2021年虚减营收约1845万元、虚减利润约243万元,2022年虚增营收约225万元、虚增利润约3.2万元。
在资产与负债管理上,云内动力的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信用减值计提,也存在明显偏差,且未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022年,因收入核算错误,导致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虚增利润约1191万元;2021-2022年应收账款信用减值计提不准确,分别虚减利润364万元、180万元;而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的漏提,则导致2021年虚减利润33万元,2022年虚增利润441万元。
业绩连年下滑为何反向虚减利润
从2021年开始,云内动力业绩就已大幅下滑,2021年、2022年的“反向”财务造假,加剧了业绩压力。此后的2023年、2024年,该公司业绩并未好转,持续大额亏损超3年。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云内动力净利润巨亏13.22亿元、12.55亿元、12.17亿元,3年合计亏损38亿元,营收规模也从2021年的82.03亿元,近乎腰斩至2024年的47.31亿元。
云内动力的主营业务是柴油发动机,业绩突然变脸的核心原因,在于国内机动车排放标准从国五向国六的全面升级,加上2022年市场需求下滑,而云内动力国六发动机技术储备不足,进一步压缩了毛利,导致2022年销量腰斩,营收较2021年大幅下滑42.05%,毛利率则同比下滑15.8个百分点至-6.36%,净利润巨亏13.22亿元。
云内动力在2022年报中称,因国六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属进口件,导致零部件成本较高,毛利率相对较低。此外,该公司为抢占市场,加大了产品促销力度。
面对国六排放标准升级,云内动力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迭代,尽管巨额亏损,仍在2021年至2024年仍保持了2个亿以上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一路飙升。2021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2.68%、4.18%、4.45%、6.28%。
为了应对传统业务业绩颓势,云内动力开始涉及机器人、无人驾驶配送车等新兴业务。2024年9月,该公司与九识智能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在L4级智能配送机器人等方面进行合作。同年11月,该公司发布了首款无人车产品。
然而,新兴业务并未改善经营困局。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5.01亿元,同比下滑13.78%;净利润亏损2460万元,同比下滑183.56%。
连年亏损下,云内动力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升至85.82%,流动负债高达82.95亿元,短期借款41.69亿元,账面货币现金仅18.58亿元。同期,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6.3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高达108.8%。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