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深度|金融新政为消费驱动型经济筑基
创始人
2025-07-09 15:14:41
0

  【金融赋能激发消费新活力】

  编者按 消费既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当前,我国商品消费升级加速推进,服务消费需求持续迸发,新型消费业态蓬勃生长。为强化金融对消费的支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金融“组合拳”,为消费市场注入源头活水。本期深度报道聚焦这一重要政策,从多维视角解码金融赋能消费升级的路径,深入分析金融政策如何通过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创新财富管理工具、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长效举措,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信心,推动实现从“能消费”到“敢消费、愿消费”的转变。

 本报记者 刘慧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与以往支持消费政策相比有哪些突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六部门金融新政强调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既立足当前经济稳增长需求,又着眼未来消费升级与结构转型,为我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提供支撑,有助于构建消费驱动型经济的长效机制,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导向更明确 落点更精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杨耀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意见》在宏观层面的一大突破,是将金融支持消费从传统的需求端刺激,拓展为供需双向发力,强化了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突出了精准化、结构化调节。相较以往,更加注重金融资源对绿色消费、养老服务和数字消费等重点领域消费的引导,提出了差异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方案,推动消费金融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升,体现出政策工具更科学、导向更明确、落点更精准的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意见》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意见》提出供给与需求双轮驱动的系统化支持框架。除了从需求端提振扩大消费,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向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领域注入低成本资金,强化消费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的金融支持,均能促进消费供给效能提升。

  二是聚焦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注重政策精准度,助推消费结构升级。《意见》将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明确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消费(金融)服务经营主体进行融资。针对批发零售、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服务消费,加大信贷投放;围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改善型服务消费,创新融资模式。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有效路径,深度赋能新型消费。

  三是创新金融工具与协同机制,提升政策传导效率。除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发行等传统工具外,还新设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定向投放资金。

  四是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与电商合作,提出支持和鼓励线上消费金融业务。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开展合作,在风险可控、权责明确的基础上,积极满足商户和消费者融资需求。基于移动终端载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拓宽线上金融支持消费渠道,强化线上金融服务。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应用,优化线上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审批和放款流程,提高消费融资便利度。

  五是鼓励向消费者适度让利。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结合产业发展周期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鼓励金融机构与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商家促消费活动,为消费者适当减费让利。

  《意见》的发布旨在大力提振消费,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和环节,更好满足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但目前也面临一些阻碍和挑战。

增强居民收入稳定性与预期

  “《意见》在落地过程中或面临多重挑战。”杨耀武表示,目前,居民消费信心和预期仍待修复。中小银行服务能力和金融科技水平差异较大,难以满足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信贷风控与监管框架也需同步跟进,防止过度金融化风险。

  于涛认为,当前面临的挑战在于,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与消费意愿偏弱,共同制约着有效需求的释放。近年来,我国中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储蓄率处于较高水平。金融机构风险防控须持续增强,消费信贷风险值得关注。根据年报披露,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上市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均较2023年有所上升。

  针对多重挑战,杨耀武建议,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套优化财税激励支持,增强居民收入稳定性与预期。加快完善消费信贷征信与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动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投向目标人群和重点领域,真正实现“可得、可用、可持续”的金融消费支持体系。

  于涛建议,一是多渠道、多方式助力居民增收,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必要的经济增速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这是居民收入增加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房地产租赁市场发展等举措,有助于拓展财产性收入渠道。二是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减轻居民刚性支出压力,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三是金融机构要优化风控模型与技术应用,理性竞争,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提升消费金融的可持续性。

推动经济结构向消费驱动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正加速向内需驱动转型,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意见》将构建消费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杨耀武表示,从长远看,《意见》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增强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消费场景的支撑作用。通过引导资源流向绿色、数字、养老等消费领域,有助于推动服务业升级、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同时,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于涛表示,《意见》既立足当前经济稳增长需求,又着眼未来消费升级与结构转型,为我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提供支撑,有助于构建消费驱动型经济的长效机制,释放我国超大规模且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优势,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转型。

  “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引领产业升级,将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突破。”于涛表示,《意见》通过供应链金融创新和产业链金融支持,将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双向融合,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协同,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迭代升级,实现“消费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将打通“消费—创新—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金斗:杨少华午休时安详辞世,... 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
三集冲上热榜第一!《正当防卫》... 悬疑剧的天花板出自哪里?就是出自迷雾剧组,从最早的《无证之罪》到后面的《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
有短剧疑似碰瓷华为、小米:“余... 2025.07.09本文字数:1303,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据红星资本局,今年6月,抖音平台上线了一部...
张锋任马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 近日,马尾区迎来重要人事变动,张锋正式担任马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一职。张锋凭借其丰富的工作经...
搞权色交易!薛建华被公诉 转自:清风北京2025年7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消息,青海检察机关依法对薛建华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