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三大引擎
创始人
2025-07-09 14:31:08
0

转自:上观新闻

“十四五”时期,我国因时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厚成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今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首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经济三大引擎,2024年,三地经济体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0%以上。

郑栅洁表示,综观“十四五”时期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四大鲜明特点。

一是功能定位更清晰。各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区域主体功能和地方特点更加凸显,比较优势充分释放。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动力源更强劲,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又比如,东北地区战略支撑更牢靠,2024年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全国21%,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自主化,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能源、产业安全。还比如,探索试验的海南自贸港,“十四五”前四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年均分别增长31.3%、32.3%,5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头32年(1988—2019年)总和。

二是优势互补更有效。我国客观认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靠挖潜力来增动力,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比如,东部地区产业、技术、管理、资金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紧密结合,互补效应更加彰显。“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戈壁荒滩成了绿色电源,实现了治沙、增收的有机统一。西部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7万列,占全国近一半,实现“内陆变前沿”。又比如,中部地区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60%以上的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和高速铁路主通道途经中部,培育形成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量子科技、存储芯片、工程机械等产业势头强劲,挺起国家发展的中部“脊梁”。

三是联动共治更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写照,比如各地区共同保护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成效显著。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共识,化工围江问题基本解决,十年禁渔深入推进,现在的长江江豚逐浪、鱼跃鸟飞,“一江碧水向东流”。在黄河流域,沿黄9省区累计完成造林2亿亩,修复退化草原2.31亿亩,黄土高原由黄转绿,黄河水由浑变清,“九曲黄河万象新”。

四是活力更充沛。我国破立并举,推动各地区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发展形成一些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高地——

长三角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联合创新、产业协作、民生共享的“软协同”迈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占到全国3/5、1/3、1/3,成为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深化,资金、人才等要素在三地高效流动,在横琴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超过2.7万人,河套深圳园区聚集超440家科技企业、200个高端科研项目。

海洋强国建设走深走实,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6席、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8席。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创世界纪录。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海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

原标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三大引擎》

栏目主编:樊江洪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智立方8422.74万限售股将... 智立方7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部分限售股即将解禁上市,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数量为8422.74万股,占...
X下架Grok并修改系统提示词...   埃隆・马斯克旗下的 X 公司已将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Grok 的自动账号下架,原因是该机器人在...
捷强装备自然人股东乔顺昌拟减持... 7月9日,捷强装备公告,自然人股东乔顺昌计划在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10月13日期间,通过...
“中部第一城”入局,这次要当“...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342639要做“...
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7月9日介绍,今年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