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进一步承压。
7月8日,保时捷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市场销量为14.6万辆,同比下降6%,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28%。
保时捷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此后销量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销量巅峰时期的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逼近10万辆。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首次下降(同比下降2.5%),2023年开始销量承受较大压力,当年保时捷在全球市场共交付3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3%,北美、欧洲等多个区域市场实现销量同比提升,但中国地区交付量为7.9万辆,同比下跌15%。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仅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
对于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保时捷CEO奥博穆在2024年财报会上表示,这主要源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保时捷未能及时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他表示:“中国市场年需求大幅下降,形势严峻。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而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几年前预期的要慢。”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正逐渐蚕食豪华车市场份额。而在新能源领域,外资车企常因冗长的研发周期被诟病“脱离中国市场”,推出的豪华电动车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导航体验落后。
在超豪华品牌中,保时捷是最早推出纯电动车的品牌。不过,保时捷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车型,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奥博穆向媒体透露,未来两到三年内,保时捷可能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奥博穆还曾强调,保时捷不会盲目追求销量,将坚持维持“符合保时捷定位”的价格策略。不过,保时捷在终端市场也出现了大幅放利的情况。早在去年5月份就有消息称,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存,让经销商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保时捷部分中国经销商发起抗议,甚至以停止提车的手段“逼宫”德国总部,要求保时捷给予补贴的同时更换中国高管。随后,双方联合发布声明称,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关键领域。
今年6月份,关于“70多万、6.5折买卡宴”“帕拉梅拉降价30多万”“卡宴限时首付9.98万”的消息频传。随后,记者从一名经销商处了解到,保时捷旗下卡宴和帕拉梅拉在清库存,优惠力度很大,比如,2024款帕拉梅拉车型落地价差不多在100万以内,降价幅度在30%左右。不过,这样的优惠力度并非常态,清完库存就结束。
根据2024年财报会上披露的信息,2025年开始,保时捷启动了全面重组计划。2029年前,保时捷将减少约1900个工作岗位,另外会有2000个固定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在研发方面,保时捷将追加8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产品研发、软件服务和电池技术。
对于中国市场,保时捷将坚持“质大于量”的战略,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并加速本地研发。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保时捷中国CEO潘励驰表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保时捷会加大投资力度,但在需求低迷的区域市场,当下就要做规模优化。截至2024年底,中国销售网点数量已调整至约140家。未来2年,保时捷将根据市场发展动态调整策略,计划到2027年前在中国将销售网点规模逐步缩减至大约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