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廖欣)今年7月8日是第21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当天,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在南宁举行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围绕“守护健康,远离过敏困扰”主题,邀请广西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公众解答过敏相关问题,普及防治知识。
过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针对大家常说的“过敏体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冯原解释,过敏体质就是身体对过敏原的“耐受力”比较弱的体质,这类人群接触花粉、尘螨、特定食物等致敏因素时,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皮肤红疹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引发休克、晕厥,甚至危及生命。
冯原表示,从成因来看,过敏体质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如长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滥用药物或环境刺激等,都可能加重体质的“过敏倾向”。过敏体质中西医结合调理的关键是“分阶段发力”:过敏急性发作时,用西药(如抗组胺药、激素)快速控制症状;症状缓解后,用中医辨证调理体质,同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不少市民喜欢去果园采摘或去海边游玩。在果园里,大家可能会接触到水果的汁液、花粉、农药残留等过敏原。在海边,主要的过敏原包括海里的某些微生物、海产品的分泌物以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针对不少人游玩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专家建议:市民在果园采摘时应做好防护,采摘时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果皮汁液;在海边玩耍时,尽量不要触摸海蜇、海葵等,以免引发过敏。
下一篇:创新药如何不再“用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