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阳县张家塬镇新文村,一棵400余年的古槐树苍劲挺拔,树荫下时常传来村民热烈的讨论声,这里是村民议事的“天然会客厅”。依托“古槐议事”平台,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张利军架起了民意收集、协商共治的桥梁,书写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鲜活篇章。
一、创新治理模式,搭建民意桥梁
张利军充分发挥联络站“民意枢纽”作用,以古槐树为阵地,创新打造“古槐议事”品牌,构建“联络站组织+代表牵头+群众参与”的议事模式,联络站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等,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惠民政策等议题开展协商,将“群众呼声”转化为“行动清单”。建立“三访三议”机制(日常走访听民意、专题接访解难题、联合回访评实效),并创新“积分制+议事”模式,将村民参与议事、建言献策纳入积分奖励,通过“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自治热情。
二、聚焦民生实事,推动成果转化
张利军坚持“议事必落实、落实必监督”原则,将“古槐议事”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针对村民提出的“产业单一”问题,通过组织人大代表、种植能手赴外地考察,议事会表决确定发展辣椒特色产业,并全程跟踪产业落地的各个环节,从土地流转到技术培训,再到资金扶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在品牌建设上,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争取支持,使“秦佑红”辣椒产品在杨凌农高会获金奖,并成立质量监督小组,确保用品牌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就业。
三、构建治理网络,树立善治标杆
新文村人大联络站以“古槐议事”为纽带,构建“代表联户、站组联动”治理网络。通过划分网格,让人大代表常态化走访,及时解决邻里纠纷、赡养矛盾等“家务事”,实现“小事不出槐树下,大事不出联络站”,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其他乡村的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四、展望未来发展,凝聚振兴合力
张利军表示将继续以人大联络站为平台,深化“古槐议事”品牌,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议题,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让基层民主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推动新文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邓炎军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