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城的中国公益诉讼回响
创始人
2025-07-09 08:02:10
0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环境法律实施与执法全球峰会上介绍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与经验。

  凝结着中国检察公益诉讼智慧和汗水的一个个案件成果,国际同行的深切瞩目与由衷赞许……尽管在遥远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交流经历已过去几个月,但那些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2024年11月初,北京的深秋寒意渐浓,梧桐叶落了满地,人们已经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正沐浴在初夏的暖阳里。应澳大利亚环境和监管网络、国际规划委员会之邀,我有幸加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检察院5位同志组成的代表团,飞赴这座“阳光之城”,共赴“环境法律实施与执法全球峰会”。此行于我,不仅是一次国际交流,更是一场向世界展示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力量的“绿色对话”,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一扇窗

  全景展示“中国方案”

  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历经十年探索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模式,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如何阐释才能让国际同行对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理解、认可、信服?

  站在国际峰会的演讲台上,面对来自全球的目光,我深知“道理千句,不如故事一则”,决定结合案例解读检察公益诉讼独特的督促履职程序以及破解“公地悲剧”世界性难题的治理价值。欧洲环境检察官网络高级成员凯特·罗宾森等代表表示,这样的制度设计和履职做法令人印象深刻。“广东9家陶瓷厂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生产,陕西LNG槽车月回收气量增长9倍,江苏企业支付290万元生态赔偿金,光伏项目年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万余吨……”当这些数据在会场大屏亮起时,台下瞬间响起的密集键盘敲击声,让我真切感受到国际同行们的关注与震动。

  我在发言中展开的,不只是具体的案件和冰冷的数字——广东省新兴县检察院用检察建议撬动产业升级,让陶瓷窑炉的滚滚烟尘变成循环利用的热能;陕西省志丹县检察院推动多部门织密甲烷回收网络,让原本排空的温室气体转化为可计量的绿色能源;江苏省沭阳县那组触目惊心的监测数据篡改记录,最终催生出光伏发电、余热发电和废气超低排放改造等环保工程。这些办案成效,无一不浸透着中国司法特有的温度——刚柔并济,既守护规则,更着眼修复与发展。

  随后,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王菁用“珠江流域治理”“南四湖治理”等案例,将我们的实践进一步具象化。当无人机航拍的航道遥感画面、跨季节卫星光学对比图跃然屏上时,我清晰地看到后排几位澳大利亚环保执法官员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处长周玉超则用“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与“法治力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这些实践锚定了制度根基。三种视角交织成一幅立体画卷,让“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治理智慧。

  一座桥

  连接世界的绿色对话

  会议精彩纷呈,各国执法司法同仁轮番登台,分享环保实践经验,中国代表团的发言在其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对我们而言,会期之外的交流同样珍贵,茶歇间隙、午餐桌旁、工作晚宴上,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同行纷纷与我们主动交流,表达出对中国公益诉讼检察的浓厚兴趣。

  外国执法司法同仁的提问包罗万象,有的聚焦技术前沿,询问如何利用AI识别图像声音精准打击外来物种入侵;有的关心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如何应用于耕地保护和水生态监测;更有一位曾到访过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江沿线城市的外国同行,对壮阔的长江和繁忙的航道记忆犹新。听完关于“长江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的介绍,他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对中国检察机关的具体运作充满好奇。我向他分享了在最高检统一领导下,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如何上下一体、协同多部门以高质效公益诉讼履职完成长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的办理。在我谈起最高检专案组从上海逆流而上,一周跨越六省(直辖市)现场办案的点滴,以及推动全流域联动、多部门协同治理成效时,对方由衷赞叹。

  交流的对象广泛多元——从会议主办方的国际组织代表,到各国环保部门官员,再到一线执法司法人员,甚至为峰会提供技术支持的当地企业代表也饶有兴致地加入攀谈,渴望更深入地了解检察公益诉讼的“中国密码”。这些对话让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澳大利亚等多国环保执法工作与本国国情高度适配的特点,更强烈感受到中国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对世界的吸引力。这不仅是制度的彰显,更是环保理念的共鸣。

  一面镜

  他山之石与本土之根

  世界广阔,地理人文各异,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环保执法司法实践。同样的理念,在不同土壤中可能结出截然不同的果实。峰会上两组对比鲜明的实践,尤其令我深思。

  多国代表不约而同地谈到执法司法理念的转变:从依赖惩罚的“胡萝卜加大棒”,转向更强调鼓励性的“软措施”,即所谓的“胡萝卜味的大棒”。然而,巴西环境与可再生自然资源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戈文达·特拉分享的亚马逊雨林保护案例,却提供了另一种答案。他坦言,尽管雨林保护备受重视,但长期推行的诸多“软措施”收效甚微。转折点在于他们调整策略,将处罚重点从单纯小额罚款,转向大幅提高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程度,并辅以大规模扣押非法放牧牲畜、切断非法砍伐地区融资渠道、销毁违法者机械设备等强力手段。这一系列“硬措施”立竿见影,短短6个月,森林砍伐面积锐减超过2500平方公里。这些理念和结果的差异,充分表明环境执法司法必须与本国本地区的发展阶段和民众的环保认知深度契合,若机械套用外国经验,往往可能事与愿违。

  归途

  满载收获,坚定前行

  回程航班穿越浩瀚的太平洋,舷窗外星河璀璨。代表团成员们心中满载着参加峰会的收获:有展示我国成就的自豪,有与国际同行深入交流的喜悦,有对世界多元环保实践的观察与思考,更有被国际社会真诚认可所带来的欣慰与动力。

  回到北京,翻开案头的卷宗,珠江流域治理的蓝图似乎增添了更广阔的维度。那些曾经专注于个案的法律文书,如今承载着与世界对话的意义;那些反复打磨的检察建议,正蕴藏着可供全球环境治理借鉴的“中国智慧”。

  这次布里斯班之行,让我们更加笃信:当中国公益诉讼以开放之姿融入国际环保法治对话,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祖国的绿水青山,更是人类共同的生态家园。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中国检察机关以法治之力守护自然的努力与实践,值得被全世界看见,也必将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独特的中国检察力量。

  (作者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二级高级检察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海南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海南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英语题型出现新变化    南国都市报2月27日讯(记者许...
高考志愿,东大毕业6%出国,市... 东北大学,简称东大,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并实现教...
最新或2023(历届)黑龙江有... 林大今年不自主招生 哈工程招生人数减少 报26日讯(记者 宫玉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最新或202...
高考三模后,志愿填报再不准备就... 志愿填报是高考的最后一道选择题,如何填报,如何选择,一直困扰着万千考生及家长。人人都希望能够进入自己...
辽宁高考新方案最新或2023(... 辽宁新高考方案确定最新或2023(历届)实施 今年6月30日前出台方案 辽宁目前初一学生将试水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