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华西研究)
华西宏观
(一)行情回顾:纯债替代,成绩斐然
2025上半年,转债在正股驱动下,顺利完成纯债收益替代的任务。1月,转债延续去年10月中旬以来的“拉估值”行情,随着“科技牛”叙事愈发清晰,转债在正股的带动下继续走强。直至3月中旬,正股主线逐渐模糊,同时转债估值触及贵价区间,行情高位回落。4月,对等关税落地,正股和转债遭遇短暂冲击,随后强势自愈并持续走强。直至6月末,转债趋势行情仍在持续。
(二)转债估值的上限在哪里
25H1转债行情如此强势,但在与类似21H2的行情相比却有明显区别--本次估值在上行至一定台阶后便趋于稳定,并没有持续拉伸至挑战历史新高。核心区别可能在于:首先,本次转债市场的增量资金更多瞄准的纯债替代需求,且注重兑现和止损;其次,早年较为激进的银行理财之类的初入市场机构,在几年的学习效应后,面对本轮行情更为理性,在市场上且买且兑现;最后,由于本轮正股行情相对缺乏基本面和企业盈利改善的硬性支撑,增量资金在配置时收益预期偏低。
这样的情形一定程度上对转债估值拉伸形成制约,但换个角度思考其实也蕴含着机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纯债替代性需求天然偏好稳健增强型策略,大盘底仓品种更具刚需,尤其是日渐稀缺的银行转债,及其替代性品种;其次,增量资金的机构行为克制,意味着仓位并未来到极致,叠加目前市场对经济基本面预期相对理性,如果后续迎来突破现有认知框架的宏观层面变化,引发超预期风险偏好提升的概率较大,届时转债甚至可能再度出现估值泡沫,而泡沫化之前都是客观的交易机会。
(三)转债策略:底部夯实,向更高处进发
考虑到转债市场承接的资金大多来自于债券市场,且当前转债估值已来到历史较高水平,能承受逆向配置策略途中的波动有限。对于常规组合而言,我们更建议顺应当前市场特征,在宏观环境确定性改善之前,延续哑铃配置思路,继续推荐大盘底仓品种(首推银行,以及公用环保钢铁等行业的大国企),以及适当参与博弈内需政策预期品种(如消费、基建周期链条)。同时,对于能够承担短期波动的组合,建议重点关注前期回调幅度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如AI、机器人以及军工等。此外,对于反内卷带来的结构性行情,在观察到顶层的强制性政策之前,短期内可以关注估值回升机会,更大的机会在于明后年供需格局的显著改善。
风险提示:美联储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
证券分析师:田乐蒙 S1120524010001;
发布日期:2025-07-08;
《转债,扛起纯债替代的大旗》
如需完整报告,请联系对口销售经理
下一篇:2025空天信息大会在合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