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经济低迷给个体经营者带来的困难明显显现,因生意惨淡而倒闭的韩国企业比例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韩联社报道称。韩国国税厅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申报停业的商户(含个人和法人)数量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0.82万家,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韩国商户停业率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上升,2024年达到9.04%,即平均每10家营业体中就有近1家当年停业。其中,“经营状况不佳”为主要停业理由,相关申报商户达50.62万家,占比50.2%,为2010年以来的首次。
停业者在与内需密切相关的行业中尤为突出。在全部52个行业中,零售业和餐饮业合计占停业总数的45%左右。具体来看,零售业申报停业的商户达29.96万家,占比29.7%;餐饮业占比为15.2%。
此外,由于韩国国内经济严重低迷,很多个体户无力偿还债务。根据《中央日报》援引韩国央行数据,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弱势个体户的贷款逾期率达12.24%,创下自2013年第二季度(13.54%)以来的最高水平。
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表示,“高利率、高物价持续导致实际收入减少,并引发了零售销售、餐饮店消费减少”,“建筑景气也史无前例地低迷。”
面对个体户持续“倒闭潮”,韩国政府紧急加码财政支援,试图“托底”民生。李在明政府6月4日推动规模达31.8万亿韩元(1000韩元约合5.24元人民币)的第二次补充预算案获得国会通过,其中专门用于发放“民生恢复消费券”的预算高达12.17万亿韩元,每人最高可领55万韩元,旨在激活家庭支出、提振消费信心,并缓解个体户经营压力。此次预算案还包括对拖欠债务7年以上、金额在5000万韩元以下的个体户予以债务减免。
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些财政“急救”措施只是临时止血,并非结构性解药。韩国社会普遍呼吁政府尽快制定系统性的“退出战略”,调控个体户数量过剩问题。金光锡强调,韩国个体户长期处于“多创业、多倒闭”的恶性竞争局面,加上高龄人口创业比例偏高,就业岗位不足等结构性矛盾,需要从中长期制度设计上予以应对。(黎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