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2003年,我区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项目实施以来,自治区团委始终按照团中央和全国项目办要求部署,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把西部计划作为重要人才工程和品牌工作常抓不懈,协同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持续稳步推进项目发展。西部计划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区乡村振兴、稳边固边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和相关部门的一致肯定,在全区同类高校基层服务项目中树立了良好口碑,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星点微光到燎原之势
志愿者扎根于北疆
2003年夏天,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踏上内蒙古大地,志愿服务的火种就此埋下,如今这团火焰越烧越旺: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累计招募志愿者16831人,覆盖全区12个盟市和87个旗县(市、区),服务县以下基层单位1120个,63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内蒙古。
2024年,我区西部计划项目实施以来首次扩容626人,覆盖全部20个边境旗县。自治区团委从区内高校招募377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他们将在乡村教育、基层青年工作、乡村社会治理、卫国戍边等基层领域开展1年至3年的志愿服务。
以基层沃土育青春栋梁
志愿者成长在北疆
西部计划不仅是青春奉献的实践舞台,更是滋养成长的沃土摇篮。西部计划志愿者梁采莹两次踏上内蒙古巴林右旗的土地,扎根教育一线。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成为跨年级、跨学科的“全能教师”,她累计教授英语、政治、心理等课程超千课时,覆盖学生近千人,用知识托举起北疆孩子们的未来。
毕业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张博儒,通过西部计划项目,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投身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在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算清经济账的同时,积极普及国家政策与推广当地杜蒙羊养殖小区项目,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当青春在边疆褪去青涩,这些曾带着书卷气的年轻人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建设者——超40%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主动选择留在内蒙古就业,从扎根抵边嘎查的驻村书记,到守护草原生态的环保专员,他们正以“把根扎在北疆”的坚定信念,将青春誓言转化为建设祖国边疆的实际行动。
让志愿基因在北疆大地赓续
志愿者传承为北疆
22年接力,西部计划在内蒙古沉淀出独特的“传承密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愿者选择了西部计划,选择了奔赴北疆,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高校巡讲活动上,西部计划志愿者常笑楠以基层宣讲员的身份分享着自己的经历。每次宣讲结束,常笑楠都会收获一批大学生“粉丝”,大家纷纷上台把常笑楠围在中间,向她询问“大学生怎么能当上兵?”“怎么平衡学业与社团工作?”“当西部计划志愿者都需要做什么?”常笑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用一张张照片展示着过往的经历,点燃了同学们的传承热情。
西部计划志愿者以蓬勃青春之力融入北疆大地,这片炙热的北疆沃土亦在悄然重塑着青春的模样。“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西部计划的实践中成为了一代代青年志愿者以脚步丈量北疆、用行动践行初心的精神信仰。当年轻的身影穿梭在草原牧区、扎根于乡村课堂、奔忙在基层一线,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北疆的双向奔赴。这是青春与边疆的深情约定,更是他们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最鲜活的诠释。
上一篇:青海上线“医保影像云”
下一篇: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法律制度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