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甘谷辣椒产业的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甘谷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以检察建议等监督磋商方式,深入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县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凝聚合力提升“甘谷辣椒”品牌竞争力。
如今,在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上,“甘谷辣椒”继续凭借色泽红亮、肉厚油多、浓郁鲜香的独特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聚焦问题寻“根源”
甘谷县检察院开展走访排查,实地调查8家涉椒企业,电话沟通18家企业,查明贴标企业11家;全县注册辣椒加工企业共计26家,未授权贴标企业15家,距离示范区建设标准差距较大,地理标志产品申请使用流程复杂、效率不高,呈现“不会用”“不愿用”现象;相关行业协会未与执法部门建立相互协调机制,无法有效跟进督促整改,致使“涉椒产品”存在市场经营风险。例如,新培育的天椒9号、24号等产品虽与传统“甘谷辣椒”色泽、味道相同,但与《甘谷辣椒质量技术要求》相关规定存在不符。
多方磋商议“对策”
该院通过摸排问题,加强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对未经授权用标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整治2次,对生产、销售假冒地理标志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合力;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有效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审批备案流程的持续优化,简化地理标志产品的备案、授权、审批等程序,切实解决“不愿用”“不会用”难题,及时纠正因监管缺失而产生的审批备案烦琐等“重形式、轻实质”现象。
检察建议促“治理”
该院针对非法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等情形,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监督方式,追究侵权方相应法律责任,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维护企业主体的合法权益;相关职能部门继而召开专题会议,迅即部署整改落实,发布“甘谷辣椒”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线索举报公告、“甘谷辣椒”稳价保质倡议书,对县域内涉椒企业和个体全覆盖宣传推广。经过整改,新增4家企业申请用标;规范完善“政府推动、协会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工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增种植面积4.4万亩,现有种植面积12万亩,预计产值达8.65亿元,从源头保障“甘谷辣椒”品质;全面推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营模式,从严从重查处乱用、滥用地理标志行为,对整改不力企业实行贴标退出机制。
品牌建设强“竞争”
甘谷县检察院通过法治保障、政策支持、服务创新和法治宣传,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区域品牌建设的工作。例如,检察院借助“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网站等平台,提升“甘谷辣椒”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深挖“甘谷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及品质特点,多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和地域影响力;将地理标志产品与文旅产业有机结合,延伸新业态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地理标志产业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邵新建 巩燕霞)
上一篇:智能检测全资子公司新增一项165.90万元的招标项目
下一篇:多元包容的凉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