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希望之光
创始人
2025-07-09 03:52:30
0
王乐乐老师参加实践活动手绘油纸伞。 受访者供图

杜永霞正在为孩子们上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君洁

干预治疗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话剧。 受访者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王君洁

这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他们在沟通、学习和社交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作为心智障碍人群,他们早期需要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支持,成年后的生活、就业等需要更多关爱和帮助。

如今,在专业人员的干预治疗下,一些心智障碍儿童逐步好转,让一个个家庭重燃了希望;在融合教育的友善环境中,他们被接纳、包容,与其他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在社会各方的合力帮助下,他们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社会各方合力用关爱打造温暖港湾,支持和帮助他们迈过一道道“坎”,从“孤独”走向“融合”,逐步融入社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干预治疗,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心智障碍群体主要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唐氏综合征以及脑瘫、癫痫等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的人群。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孤独症儿童不爱与外界接触,犹如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独自闪烁,也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

目前,孤独症尚无特效药物,早期干预训练与教育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希望之光。

走进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干预治疗组长杜永霞正在给“星星的孩子”上社交课。

“如果你觉得我做得对,就用对的手势表示;如果你觉得我做错了,就用错的手势表示。”她边示范,边引导孩子们一步步识别社交线索,掌握社交场所中所需的社交技巧。

一节课虽然只有半小时,而杜永霞的额头上已布满细密的汗珠,嗓子也已嘶哑……但她的热情和期待丝毫不减,“看到孩子们一点点好起来,我仿佛感觉不到累了!”这样的课程她有时一天要上七节。

在情景模拟训练室里,花草、秋千、假山、动物玩偶等设施模拟出生活场景,在干预治疗师的指导下,11个孩子依次完成了过独木桥、跳圈、钻山洞等协作类游戏任务。

对于这些特殊儿童来说,一些同龄正常儿童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动作,他们却要在康复治疗师日复一日的耐心训练下才能完成。

“过独木桥”是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平衡感,“排队”的规则可以增加对同伴及集体的关注,也能培养他们的等待意识,“跳圈圈”可以增加他们的下肢力量……杜永霞告诉记者,干预治疗大到每一节课,小到每一句指令,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训练目标。干预治疗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全方位提升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入学就读、融入社会做准备。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主要开展孤独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等工作,在0至6岁的干预黄金期,治疗团队融合多种干预方法,通过模拟生活场景,促进孩子们的社交融合。

“干预治疗团队由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护理学、特殊教育、早期教育、临床康复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跨学科的专业支持。目前,共有36名不同程度、不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正在这里接受干预治疗。”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主任郭金仙说。

郭金仙告诉记者,团队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并通过周计划讨论总结,阶段性评估、临床查房等方式及时调整干预方式和目标,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有效治疗。干预治疗师把这些孤独症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都特别细致,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帮助他们开启通往世界的大门。

看着孩子顺利进入普校就读,收到家长发来的感谢信,常常让干预治疗师红了眼眶。郭金仙说:“看到孩子有好转,我们工作起来就更有动力,也充满了成就感!”

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在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的同时,还开设了家长课堂,建立了家长联盟。家长课堂,主要是提升家长对孤独症的认识,帮助他们提升在家庭干预训练中的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家庭环境中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促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改善核心症状、提升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加速干预进程。建立“家长联盟”,主要是为孤独症儿童照护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缓解他们的身心压力。家长可以通过家长联盟交流经验,树立信心。

在医生的干预治疗和家长的配合下,很多患孤独症的孩子的表现可以无限接近于普通孩子,一个个家庭重燃了希望。郭金仙表示,想要撕掉“孤独症”的标签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呼吁,要学会尊重生命的不同,彼此接纳,为患孤独症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宽容、安全、友爱的社会环境。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快乐成长

融合教育,常常被视为特殊需要学生融入社会的起点。让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进而能够融入社会,是不少特殊儿童家长的期望和心声。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

在我省部分学校,一些特殊儿童目前正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通过融合教育方式接受培养,他们在友善的环境下被接纳、包容,与其他孩子一起手牵手共同成长……

小怡是兰州市草场街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由于发育迟缓,她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在学校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与同学交流,还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前不久,草场街小学校长肖芳收到了小怡妈妈的感谢信。信中她细数着小怡的变化:她有了好朋友,有了鼓励她的老师,有了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小怡妈妈在信中写道,非常感谢学校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2020年,草场街小学接收了第一个特殊儿童。起初,老师们经验不足,肖芳就与老师们一起共读专业书籍,并向专业特教老师学习特殊教育方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融合教育方法。如今,草场街小学建立起日益完善的融合教育体系,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课间时分,患有抽动症的昊昊正在和同学一起做游戏。

五年级一班班主任王溦蔚满眼心疼,“昊昊其实很聪明,他只是行为表现看起来比其他孩子差一点。”

刚入校时,昊昊经常在课堂上做出哭喊、脱衣服等“出格”行为,王溦蔚会一边轻拍昊昊的肩膀进行安抚,一边转移他的注意力:“你是不是想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你是否需要帮助?”

王溦蔚还经常利用班会等形式引导班里其他孩子接纳昊昊的不同,“昊昊生病了,咱们要一起照顾他、爱护他,对他多一点宽容。”

经过五年的融合教育,昊昊情况明显好转,情绪失控的次数越来越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活动,还交到了不少好朋友。每当班级轮换座位时,好几个孩子都争着要和昊昊做同桌。

“融合教育不是简单地把孤独症儿童放进普通班级,需要投入更多爱与关怀,需要更系统、科学的方法。”肖芳将学校比作一个“幸福百草园”,百草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接纳和尊重。

肖芳告诉记者,根据特殊儿童的学习接受能力,学校各科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调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同时,通过团建活动、社团活动、家长课堂、配备阳光伙伴等多种方式,形成家校一体的融合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全方位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王乐乐是草场街小学六年级四班班主任,也是学校最早接触特殊儿童的教师之一。她说,融合教育意味着老师要随时转变身份,关注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每个方面,建立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只有在老师和家长两种身份之间随时切换,及时注意到孩子们的异常,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她的班里目前有3名特殊儿童,每当孩子们出现异常情况,她都会给予拥抱和安慰,等他们冷静下来再耐心询问原因,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王乐乐说:“这些孩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需要更加耐心、真诚地对待他们,才能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今,草场街小学共有12名特殊儿童,他们和同龄人共同学习、生活,一起成长。在肖芳看来,融合教育不仅为心智障碍孩子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也让普通学生理解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理念,培养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

融合就业,帮助“心青年”点燃希望

对于心智障碍者来说,就业的意义远不止于那份收入,更是他们提高认知,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近年来,心智障碍者的就业渠道日益宽广,不少单位愿意敞开怀抱接纳他们。

在兰州凯悦酒店洗衣房,有一名特殊的员工——小宇,他正在将清洗干净的毛巾折叠好码放在一起,看到毛巾上有线头,他拿起剪刀剪掉线头后再进行折叠,小宇还需要将毛巾、餐巾、餐垫等布草分类摆放整齐。

在常人看来十分简单的毛巾三折叠、毛巾边缘对齐、布草分类放置等操作步骤,他经过了近一年的反复练习,才熟练掌握。

小宇是一名“心青年”(心智障碍青年),2023年10月,他进入兰州凯悦酒店洗衣房工作,主要从事布草折叠工作。

“他刚来的时候,教过的内容,没一会就忘了,我就反复教。毛巾折三折这个动作,整整教了一周。”洗衣房经理李翠梅就像妈妈一样手把手教小宇折毛巾,折几折、折多宽,李翠梅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

“小宇,这个桌布放在这里。”

“小宇,这个不标准,你要这样做!”

在洗衣房,除了李翠梅,其他同事也都时刻关注和帮助着小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尽快适应这份工作。

为了更好地支持“心青年”尽快“融”入职场,小宇所在的兰州凡尘安星特教中心就业辅导员老师实时跟进。

看到小宇不熟练的环节,就业辅导员老师就陪着小宇反复练习,帮助他重复记忆……就业辅导员老师刘旭娟回忆说,在洗衣房师傅们的耐心帮助和指导下,入职3个月,小宇逐渐熟练了所有的工作内容,包括叠放四五种毛巾、浴巾、浴袍、餐布等。

“叠浴巾需要双人合作,小宇熟悉了要领之后,和师傅们配合默契,发现破损,马上主动告诉师傅……”李翠梅说,看着小宇工作起来认真又严谨的样子,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对于心智障碍青年的家庭来说,父母最大的困扰和担心就是孩子的“未来”:如果自己年纪大了,他们能不能照顾好自己,能不能融入社会等。

小宇的妈妈清晰地记得小宇拿到第一份工资时的情形:拿到工资后,他主动请我们吃汉堡,还给凡尘安星特教中心的老师们买了饮料。她说,“当小宇跟我说,他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要珍惜这个机会,我的眼泪流个不停。为了这份工作,特教中心的老师、酒店的领导和洗衣房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经过了3个月的试工,另一名“心青年”小涛正式成为凯悦酒店西餐厅的一员,主要从事餐具擦拭、餐盘准备等工作。

不久前,小涛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他和家人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小宇和小涛在凯悦酒店工作,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让其他“心青年”家庭看到了希望。

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是残障人群就业中最大的难题。近年来,兰州凡尘安星特教中心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专业的职业训练辅导,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让他们融入社会。

兰州凡尘安星特教中心负责人张娟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凡尘安星就启动了“心青年”职业训练课;2018年7月,西北首家“心青年”职业庇护工场星岛27号正式对外营业,“心青年”在这里学习内务整理、环境清洁、烘焙、简餐制作,为今后的自主生活、就业打下基础;2020年,就业辅导老师联系了车咖汽车服务中心,为“心青年”开发了新的就业岗位;2021年,凡尘安星与企业合作,由“心青年”对整包真空大米进行打包;2022年,凡尘安星启动“凡尘星野”项目,“心青年”在户外营地接受无家长陪伴的全人教育成长课,通过自然美育、体劳融合、社会交往等课程,锻炼他们独立出行、自食其力……

走进在城关区华亭街小巷的凡尘安星星岛27号“爱心屋”,不时有顾客前来购买饮料、烤肠和甜品。“心青年”店员潼潼和一航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您好,欢迎光临。您需要点些什么?”

“要一杯西瓜啵啵,不加冰!”

一航在收银台前点单,随后告诉同事潼潼顾客的餐品和需求,并完成收款及小票打印工作。

操作台前,潼潼将西瓜块夹进容器,按比例加入果汁和牛奶,西瓜啵啵就制作好了。

“两人的速度虽然慢了一点,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与顾客交流也比以前顺畅了。”就业辅导员老师刘旭娟高兴地说。

刘旭娟表示,帮助“心青年”实现就业,首先要评估他们的能力和他们自身的就业意愿,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再根据不同长处进行分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心青年”经过不断的培训、不同就业项目的尝试,能够胜任销售、收银等岗位,逐步实现主动融合。

今年4月,助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实事工程——“爱心屋”残疾人就业项目对接到了凡尘安星,希望通过政策帮助前移“心青年”就业支持环节,近距离为“心青年”搭建就业平台。

经过选址、装修、再次培训,5月16日助残日当天,凡尘安星星岛27号“爱心屋”正式对外营业,4名“心青年”走上工作岗位。

如今,爱心屋正式开业快两周了,潼潼和一航的业务越来越熟练,目前可以独立地接待客人,也会在老师的提醒下理货、补货了。另外两名“心青年”正在就业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逐渐适应工作。此外,还有七八个年满16岁的孩子在爱心屋里参加职业训练,轮流按课时训练,为融合就业打好基础。

吸纳“心青年”就业,不仅需要企业具备包容和接纳的态度,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来适应他们的特殊需求。张娟告诉记者,“只有社会各方合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生活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融合就业。”

(文中特殊儿童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甘肃:信用代证利企便民 “去年11月份,我们公司计划发行企业债,按照以往办理流程,得安排多名工作人员到公安、法院、金融、税务...
让民族文化不断焕发新光彩 转自:贵州日报 李虹曼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
伊朗称在东南部逮捕和击毙六名恐...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宣布,在东南部恰巴哈尔港逮捕和击毙6名恐怖分子...
辽阳以赛事流量撬动文旅增量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刘家伟报道 “吃饭、住宿、洗温泉,啥都不贵,景点还免费,这一趟真没白来!...
博世:辅助驾驶系统仍需系统解决...   在博世集团“技术日”,博世智能出行集团的首席技术官Mathias Pillin博士说,在欧洲,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