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李虹曼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这一重要指示为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充分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优势。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从独特而神秘的夜郎青铜文明,到明代屯田制度下的军民文化融合,直至当代数字经济时代的非遗创新,贵州始终以多元民族文化共荣共生演绎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层叙事。赫章可乐遗址出土的带有中原青铜文化铸造工艺的立虎套头铜釜、侗族鼓楼的层叠结构、苗族银饰的龙纹造型、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等,都是文化交融共生的生动体现。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这些宝贵财富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激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锚定“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目标,要加强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音乐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等的活态解码与当代阐释,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介进行各类文化的符号转译和矩阵传播,持续深化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文明要素的创造性化合,推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交融,激发贵州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打造聚合征集、共享传播、孵化创新为一体的民族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扩大贵州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深化现有文旅品牌的推广与实施,不断推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文化经典的文旅产业新看点,推动文旅项目从规模扩大向价值深耕转化,实现文旅品位和文旅体验全幅跃升,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依托社交媒体、网红经济以及热点事件传播营销,注重文旅品牌可持续吸引机制的建立,重点培育专业度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放心安全的服务精品,致力把短期现象级流量转化为市场发展常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推进文旅供给体系革新,坚持高品质供给和多元化供给相结合,打造更多优质优惠的文旅路线,推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文旅产品,营造更多沉浸式体验、融入式参与的旅游场景,不断提升品牌满意度。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辽阳以赛事流量撬动文旅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