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报道组 郑晨/文 通讯员 姜凯峰
近日,在柯城区信安街道斗潭社区一间教室里,退休居民陈建明耐心地帮助银发学员使用手机:“点这里,再轻轻划一下,看,孩子的笑脸就跳出来了!”台下,学员们眼神专注。
退休前,陈建明是衢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专家。2017年10月退休后,他并未停下脚步,将初心倾注于社区公益这片新“沃土”。依托社区提供的“邻里十八匠”平台,他从田间地头的“技术轻骑兵”,化身为社区讲台上的“点灯人”,在平凡岗位持续发光发热,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银龄星光”,还荣获浙江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省级银尚达人、全市银发领军人才、衢州市新时代“科技追梦人”等称号。
银发讲台,声入人心传薪火
1983年入党以来,陈建明始终热衷于学习党的知识。近年来,他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要情况及党员发展历程。
2021年,陈建明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还为衢州市老科协简报专栏供稿。同年5月,他受邀为衢州市农业农村局百名党员干部讲授党课,反响不俗,这坚定了他讲党课、传党史的信心。
2024年,柯城区白云街道滨江社区启动“邻里十八匠”志愿服务项目,他受邀成为“银龄互助”板块的主讲人。
“陈老师的课,史料扎实,故事生动,听着带劲!”滨江社区居民的评价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最令社区老年群体称道的,是他的智能手机课。他总是耐心十足,一遍遍演示,一句句讲解,把复杂操作分解为简易步骤。老人们由衷赞叹:“讲得透,听得懂!”
笔耕不辍,赤诚建言留青史
静坐案前,陈建明是一位勤于思考和记录的人。他深知经验需总结,智慧需传承。
他主编了59万字农业专著《1986-2015衢州农作物品种三十年》,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衢州农业品种发展史,被誉为衢州农技的“活字典”。
陈建明的笔触不仅记录历史,更着眼未来,积极建言献策。他撰写的多篇建言通过市人大代表渠道直通市两会。其中,关于保护地方特色畜禽种质资源的建议,因数据详实、见解深刻获高度重视。他还将退休前积累的70多万字工作笔记整理编辑,为单位留下宝贵档案。
步履不停,躬身实践践初心
走出书房,陈建明的身影仍充满活力。他曾参与3个家庭农场的4项农业新技术试验推广,将经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在田间,他与农场主、种植户深入交流,手把手指导新品种试种、病虫害绿色防控,让科技在田野生根发芽。
其宣讲舞台也日益广阔。“邻里十八匠”声誉日盛,邀请他授课的单位络绎不绝,他的足迹从滨江社区延伸至柯城各地,甚至企事业单位。退休八年,他步履不停,累计开展宣讲120余场,听众超5100人次。
从社区“邻里匠人”到衢州市老科协理事、省级银尚达人,支撑陈建明不知疲倦奔波的,是融入血脉的党员责任与“服务社会、奉献余热”的朴素情怀。
“土地不荒废,人生更不该荒废。能为邻里乡亲、为这片土地再做点事,心里就踏实、快乐。”陈建明说,他将所学所悟化作滋养社区、回馈社会的养分,用“讲、写、干”的扎实行动,生动诠释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真谛。
上一篇:吉安抗日救亡运动
下一篇:尼泊尔边境地区山洪已造成9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