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7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街道阿吉拉沁社区的“回民区教育领域人大代表之家”,宽敞明亮的议事环境,鲜活的人大代表活动剪影,整齐的档案资料依次映入眼帘……来自教育领域的人大代表就在这里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就大家关心的教育质量、家庭教育等方面问题进行答疑。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化“双联系”制度、推进代表专业化履职、拓宽“代表+”模式三项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打通为民办实事新渠道。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和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基层人大代表、指导基层人大代表和代表小组开展工作的举措,通过定点联系、定期走访、专题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基层人大代表保持经常性联系,并及时将代表收集的社情民意反馈给有关部门处理。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机制,通过创新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推动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走进代表之家,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依托生态环境、文化旅游、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专业领域“人大代表之家(室)”,集聚各行业专业代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围绕重点领域立法和监督等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为相关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指南》,确保代表清晰掌握法定权力、明确关注重点,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准”。为进一步推动代表履职轨迹数据化、可视化,集履职管理、建议办理、学习交流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于2024年全面上线,人大代表可随时随地接收群众诉求、提交建议,群众也能便捷联系代表、查询建议办理进展。在拓宽“代表+”模式,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行“代表+诉前调解”机制,建立“代表+信访代办”制度,开展“代表+民主议事”活动,助力解决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