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7月8日,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
经侦查,幼儿园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
丧心病狂!无论是出于常识判断,还是外包装明确标识,彩绘颜料都不可食用。
而就是这样的彩绘颜料,竟被做进了孩子的面点当中,颜色“鲜艳”的小点心,成了毒害孩子们的毒点心,致使孩子们铅中毒。
根据血铅标准认定,该幼儿园251人中铅异常233人、正常18人。重金属伤害着幼儿的脆弱身体。
作为幼儿园从业者,本该对孩子入口的东西慎之又慎、严格把关,反而层层失守,如此严重的后果,令人错愕、震惊、痛心。
校园食品安全,向来社会关注度极高。涉及到幼儿园更是如此,不仅因为孩子牵连着无数家庭,还因为未成年群体的特殊性。
相比成年人,孩子本就是弱势的一方,幼儿又是弱者中的弱者。幼儿不具备成熟的鉴别能力,也没有选择食品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人在餐食上动了手脚,孩子受伤害板上钉钉。
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幼儿的生命健康,如此恶劣的行径,必须严惩不贷。
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朱某琳、李某芳等8人依法刑事拘留,对另外2人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这起发生在幼儿园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忧心忡忡的家长还抛出了众多待解的疑问:配餐使用颜料从何时开始,这些颜料怎能绕过采购监管进入厨房,日常食品留样检测却没发现问题?
在甘肃天水幼儿园的铅中毒事件中,“毒点心”一步步走上孩子的餐桌,似乎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障碍,更加令人细思极恐。
大众质疑的方向把问题指向了更深层,比如招标是否公开透明、相关程序是否规范、企业经营资质是否健全等。
校园食品安全为何屡屡失守,家长们抱怨校园餐“吃不好”“吃不饱”“价格贵”屡屡出现,恐怕不能孤立地当作个案看待,其中有哪些共性的问题,又存在哪些特殊性因素,都是应当认真探讨的。
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无论是陪餐制的建立完善,还是教育、市场监管部门需对幼儿园食堂实行“飞行检查”常态化,都是要守好“舌尖上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下,从园长到投资人到后厨人员置若罔闻,监管不严让“有心人”钻漏洞,处罚不重更是让一些人心存侥幸。
因此,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势必要加大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痛不欲生的代价,才能真正起到高压震慑的作用。同时还要探索食品安全连带责任,对涉事机构投资人、上级管理部门疏于履职者一并追责。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