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一个大港的“后城”会是什么模样?
船员心心念念,游客熙熙攘攘,
青年跃跃欲试
身为船长,40岁的房志耀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都在海上。6月13日,他驾驶着货轮,略带遗憾地驶离了太仓港。由于这次停泊港口的时间只有两天,一直都忙于装卸货和检查工作,房志耀没有机会离开港口去逛逛太仓的景点。
往日的水手,今日的船员。在古代的最盛时期,生活在太仓的水手曾多达一万余人,深刻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太仓港出入境(港)船员达14.8万人次,船舶17.3万艘次。如何将港口流量转化为城市经济增量是一项长久的议题。
除了船员,太仓想吸引的还有游客,以及当地产业所吸引带动的久居人才。在“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框架下,太仓希望通过完善消费、交通、文旅、医疗等城市功能配套,在支撑港口与临港产业发展的同时,增添城市的生活气息。
在娄江新城,以太仓站为起点,几公里内聚集了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长江后浪商业街区、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再向远处,则有立志于建成世界最大雪场的阿尔卑斯雪世界二期项目,以及诸多建设中的商业体、学校、医养中心等。
一座崭新的“后城”,正在崛起。
位于太仓市东南部的娄江新城。本文图/太仓市委宣传部供给船员的邀请函
“如果停泊时间能有三四天,船员们就能有机会出去玩。”房志耀说,船员长年生活在船上,都有落地游玩的渴望。
在长江太仓段,每年通过这里的船员有近100万人次。如何接住港口流量,像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著名港城一样,能让船长、船员落地“买买买”,融入本地生活,也成为太仓的课题。
随着入境游复苏,“China Travel”持续火热,太仓也推出“外籍船员入境游体验团”的路线。据中国太仓外轮代理有限公司船务外勤徐伟介绍,今年3月13日,8名外籍船员成为首批路线体验者,包括在沙溪镇香塘村体验青团制作过程、品尝美食,在沙溪古镇和太仓南园感受古典街道和园林风光等。
上图:沙溪古镇。下图:太仓南园。劳·伦道夫(Lao Randolph)是参与船员之一,他来过中国很多次,这是第一次有机会下船游玩。“我感到非常惊喜。以前只知道太仓港是一个大港口,没想到城市也如此有魅力,我很享受旅行。”
“下船游”需要提前打通关节。例如,船员上岸之前,太仓边检站开通了边检查验“绿色通道”,以快速审核签发船员临时入境许可。“过去的港口主要起到服务‘货’和‘船’的基础功能,如果要提升整个港口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要让服务链条更深入,服务‘人’。”徐伟说。
如何能让“太仓Travel”常态化举办,成为一项新挑战。近期,太仓正策划开通船员班车、专车服务,并进一步完善入境支付、休闲娱乐等便利化举措。长江太仓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融合了海事、卫健、交运等30多个部门,设立船员服务中心,将帮助船员解决权益保护、日常生活等难题。
太仓向全国各地船员发出的邀请函,还有专业技能培训。“船员从院校出来到成为一名船长,往往需10年起步。但按照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电动船应用逐渐增多,从业者至少每5年需要更新一次知识系统。”李传泽说。他同时也是长三角新能源船舶船员培训基地的负责人,该项目当前已完成第一期的建设,船员能够线下上课,并使用设备模拟操作,预计每年培训人数可达2.1万人次。
“船员培训市场当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太仓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沿江临沪的独特优势。”李传泽表示。接下来,项目将在2027年启动二期建设,开展游艇操作员、特种焊工、高压电工和低压电工培训;在2028—2029年启动三期建设,开展大副、大管、船长、轮机长等岗位的船员培训。
他介绍,除了培训场地,产业园还提供了食堂、人才公寓、商务酒店、便利店等生活配套,能为学员提供便利服务。为吸引更多船员能在太仓居住和消费,当地也正制定购房、教育、医疗等专项政策。
蓄力新潮文旅
在吸引游客方面,太仓也显示出更大的野心。
作为长三角地区热门室内滑雪场之一,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一期在夏季却迎来了营业高峰。区别于室外的炎热,冰雪世界提供了极致的清凉。这里毗邻高铁太仓南站,乘高铁至上海仅需26分钟车程。“太仓可以说是上海近郊的‘性价比之选’,在土地、人力等方面更具成本优势,也更易承接其溢出客流与资源。”太仓阿尔卑斯度假区品牌总监陈文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自2023年11月落成以来,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一期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日均最高1万人次,复游率达37%,带动太仓全域旅游人数增长约10%。数据显示,该项目有七成游客来自江苏以外地区,其中上海游客占比30%,另有不少来自广东、中国港澳地区和海外的旅客。
当前运营的一期项目仅有1个滑雪场和1个冰雪乐园。今年6月6日,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项目破土动工,计划建设2个滑雪场和7种娱乐业态,包括极地海洋乐园、雪境探险乐园、温泉水乐园等。该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计划于2029年6月投入运营。彼时,雪世界的冷区总面积将突破10万平方米,项目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
上图: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下图:七十二家理想村乡居生态观察周末行。凭借太仓的区位优势,“工业游”也不断上新。今年5月14日,元气森林(江苏)饮料有限公司旗下的太仓饮料项目正式投产。在智能化的“透明工厂”,自动化流水线高效运转,冲洗、灌装、加盖,一瓶瓶饮料在机器臂的精准操作下快速诞生。透过玻璃幕墙,这里向参观者展示着“饮料的诞生”。“工厂内设置了专门的走廊,未来游客可近距离参观饮料生产全过程,深入了解品牌故事、产品特色,并品尝新鲜饮品。”元气森林江苏工厂总经理康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目前,元气森林在安徽、湖北等地的工厂均已开放工业旅游项目,太仓工厂计划在今年10月完成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申报,未来也将开放。“长三角地区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创新氛围,能够碰撞出更多元的火花,与年轻人之间的联结活动也会增加。”康嘉表示。此外,太仓也正计划推动耐克、斯凯奇、之宝等企业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太仓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也是一张吸引游客的王牌。余秋雨曾在作品《霜冷长河》中描绘:“北窗外是一道很高的长堤,长堤外是浩阔的长江,往东不远,有一个古老的阅兵台,是戚继光留下的遗迹;往西不远,是郑和下西洋的码头所在。”其所形容的,正是位于太仓市浏河镇浏南村的自然村落——七十二家村。
这里得名于明代修筑海塘落户的72户住民,现更名“七十二家理想村”,已打造成一座集亲子研学、文化旅游、田园度假、艺术乡野体验功能为一体的新乡村聚落综合体。
周亦伟曾经在上海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被乡村文旅生态吸引,来到太仓创业,经营起原舍阅江度假村民宿。6栋双层别墅错落分布,外观灵感采用了江南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形制。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逢节假日这里都会“一房难求”。
在喧嚣城市以外,周亦伟发现了这里的江海田园风光,以及静谧慢节奏的社区氛围。“不同于传统民宿的运营,这里更注重乡村共生,乡村不只是景点,更是生活场。”他说。
更有“青和力”
除了提升游客短期到访太仓的游玩体验,这座崭新的“后城”更想要吸引青年人才来此扎根发展,打造青年安居乐业的“青和力”。
2018年,在英国完成博士后研究的白国超带着具身智能灵巧手项目参与了在英国举办的“赢在苏州”创业大赛,彼时,正在英国考察的太仓市政府领导认真负责的态度打动了他,他随后来到太仓考察。
“对于初创企业,有办事高效、服务到位的政府扶持,就好比蹒跚学步时有人扶了一把。”白国超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他也发现,太仓正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附近也聚集了大量德企,都是公司产品的目标客户。于是,知行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太仓大学科技园落地,办公室不大,初创团队仅有2人。
如今,白国超来到太仓发展将近7年。知行机器人已搬进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已累计服务客户超300家,成为产业“领头羊”。公司牵头建设了苏州市灵巧手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智汇谷也组建了总规模6亿元的专项基金,精准支持具身智能产业。
上图:太仓市航空航天展示中心。下图:如果想造一辆汽车,在太仓可以找到70%的零部件。知行机器人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太仓的人才政策下,年轻员工只要符合学历要求、社保或税单要求等相关政策条件,就有机会享受补贴政策,为企业真正降低成本。”白国超说。
创业友好型的政策正不断累积和完善。2025年4月,太仓发布《太仓市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十条措施》,其中有多条全国首创举措。例如,对首次来太仓考察创新创业环境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发放300—500元/人的一次性考察补贴;对新在太仓就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提供1880元城市体验礼遇;对首次进入太仓企业工作的世界前200强、“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首年生活补贴;对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自主认定的青年人才,可不唯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给予最高15万元的薪酬补贴。
此外,智汇谷园区内部也搭建了总面积2.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为园区内的科创人才提供便利的住宿环境。智汇谷在去年5月开园,占地169亩,主要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除了知行机器人,还入驻了中国商飞、蚂蚁数科、中航标、双歌电子、诺微达等超过75个科创项目。
与智汇谷比邻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为产学研合作构建了快速通道。
上图: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下图: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浦创汇作为西浦太仓校区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致力于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全面支持,通过创新激发、苗圃培育、产业孵化三个阶段,为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增值赋能。”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领导小组组长张晓军表示,浦创汇创业项目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软件即服务(SaaS)和元宇宙等技术领域。
在产业园和学校附近,另有一片总面积达7.7万平方米的后浪商圈,包括后浪YOUNG街区、后浪·青草巷广场和后浪·智汇时光广场。今年以来,商圈已吸引咖啡、奶茶、餐厅、livehouse、酒店、水上运动中心等潮流特色品牌和业态入驻,接下来还将继续通过后浪音乐节、草坪集市等活动,为太仓青年们构建生活社交空间,打造成为苏州年轻力地标。
后浪YOUNG街区。陶政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的博士生,平时住在学校附近的后浪青草巷。从导师的咖啡杯里获得灵感,他在商场运营方太仓文教投集团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连锁咖啡店。“太仓毗邻上海,开店成本比上海低30%,避开了一线城市的‘内卷’压力,是我理想的创业沃土。”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接下来,他还想在这里开美食店。
作为太仓提升新城功能品质的核心区,娄江新城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一批“年轻”的项目正在这里生长,包括计划今年9月投用的苏科外幼儿园、青少年国际活动中心,计划2027年投用的西北工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项目等。
太仓也正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瑞金医院太仓分院计划于今年10月正式投用,按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占地约181亩,设置床位1000张,服务半径可扩展至长三角;加速推进的项目还有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等。
交通也是加强“后城”功能的基础。尽管坐拥长江外贸第一大港、水运繁盛,但太仓的陆上交通相对区位优势,匹配度曾长期不够。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太仓站、太仓南站同步启用,太仓进入“高铁时代”。
“轨道上的太仓”仍在提速。2024年底,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正式开工。该段铁路是上海和江苏首条联合审查的跨省域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后,太仓与上海市中心之间的通勤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并能实现与上海多条地铁线和机场联络线的换乘。
“高铁的爆发式发展将为太仓的项目招引、人才汇聚、产业壮大、区域合作创造更多便利。”太仓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为太仓的“洼地效应” 加持,进一步虹吸更多项目、创新、资金和人才。
发于2025.7.7总第119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后城”崛起
记者:王诗涵
编辑:闵杰
运营编辑:肖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