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在数字化浪潮与传统文化碰撞的时代,南京的青少年们正用他们的奇思妙想,为沉睡千年的文物注入全新活力。近日,随着少年志融媒平台“趣玩文博”创意视频征集活动的火热开展,一批充满创意的文博创意推广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更展现了文化传承的“青春范式”。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小“文博推荐官”们如何用科技与创意,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
小学生设计“云游小游戏”
让千年文物“讲故事”
“最近南博太受欢迎了,门票特别难预约,我的妈妈也是费了好大劲才预约成功,带着我去实地游玩了一番,让我大开眼界!” 想到也许有很多同学和他一样面临热门场馆预约难的困扰,在参观完南博后,南京市南站小学的胡之涛同学便萌生了用自己所学的编程和历史知识,开发一款互动小游戏,解决“预约难”带来的参观遗憾。随后,他便尝试用kitten 图形化编程软件,花费一个多月精心打磨了这个作品。从收集照片、撰写文字、进行图片处理,再导入专业软件整合,胡之涛做得十分认真。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这款小游戏最初的版本只是一个简单的作品介绍,后来不断丰富内容,陆续加入了参观视频和文物资料。在创作过程中,胡之涛还特别注重互动体验,运用了软件的人脸识别功能增加趣味性,还设计了问答环节。孩子的妈妈透露,虽然胡之涛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有了五年软件学习经验,这也为他设计这款云游小游戏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小游戏页面截图在“趣玩文博”创意视频投稿专区,胡之涛用一段视频重点介绍了这款由他设计的“云游南博”小游戏,他运用人脸识别、信息交互等数字化手段让文物“讲故事”。该互动游戏包含三大板块:“博物院简介”化身虚拟导游,介绍南博布局与历史;“云游场馆”360度展示文物细节,深度解读背后的文化故事;互动环节“你画我猜”则通过趣味答题,帮助玩家巩固文物知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作品感受到文物的魅力,学到有趣的历史知识。”胡之涛说。
为六百年城砖“代言”
五年级学子化身“城墙推荐官”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的刘洛书同学化身“城墙推荐官”,为大家详细介绍明城墙的前世今生。镜头里,他站在“黎川砖窑”前,手指窑门、火膛和烟道,用童趣语言揭秘明代城砖的“硬核标准”:“窑门非常小,窑匠需要弯腰才能进去。向里面看,大家可以发现它的构造有点像台阶,比较低的一层叫做火膛,用于点燃材料。比较高的一层是窑床,是砖摆放的位置。窑床后面的窑壁是平的,有三条竖直向上的烟孔与窑顶三个烟囱相连,叫做烟道。在窑顶还有个小孔,推测是观察孔,窑匠会在这里观察窑内情况,还会从这里注水。”他还结合《天工开物》记载,介绍14道制砖工序,让“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古老智慧跃然眼前。刘洛书感叹:“南京城墙,是一部用砖石写就的壮丽史诗。它不仅是南京的骄傲,更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
传承与创新同行
“趣玩文博”创意视频征集等你投稿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有独特的文博创意?或许你曾用画笔还原过青铜器的纹样,用代码搭建过数字展馆,或用镜头记录过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在,“趣玩文博”活动正等待你的加入!无论是一段AI动画、一场文物情景剧,还是一份手绘文物攻略,都可以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注解。
即日起至9月20日,同学们可以登录少年志App参与活动,点击首页下方“赛事”,选择“趣玩文博”青少年创意视频征集展示,进入活动专区,根据提示上传视频。据悉,本次活动将结合学生投稿作品制作“文博顶流出圈记”创意短视频,活动将遴选出一批优秀“青少年文物守护人”,颁发电子证书。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共筑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你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对文物最美的“告白”。
少年志编辑 王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