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新视野)
创始人
2025-07-08 14:07:21
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消化内镜护理专委会主办、嘉定区中心医院承办的健康咨询活动在嘉定区紫云廊公园举行,普及胃病防治知识。图为医生为市民科普健康知识。

马伟勤摄(人民视觉)

日前,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做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经常网上冲浪的朋友,可能刷到过这样的短视频或直播: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左一个“神奇妙招降三高”,右一个“祖传秘方上链接”。对此,可要小心,不可轻信。

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是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之徒——部分“网红医生”借伪科普牟利、误导公众。对此,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整治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健康科普热,不会是一时热潮,因为背后的本质需求长期“在线”。那就是民众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后,对优质医疗的迫切需求。光“堵”乱象是不够的,还需以“疏”为策,在规范引导中满足民众的需求,让“‘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理念兼顾网下网上。

其实,缺乏资质的“网红医生”、伪健康科普之所以有可乘之机,是因为击中了现代人的痛点。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不少人既担心健康,又抽不出时间去医院,如果“刷个视频就能学养生”,那就再好不过了。这种心理,让看似“接地气”的伪科普有了可乘之机。

面对乱象,筑牢平台与监管的“防火墙”无疑是首要工作。平台需建立更严格的资质审核机制,同时运用技术手段识别夸大疗效、违规导流等内容,对违规账号实施处罚。监管部门则要将互联网诊疗管理、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对虚构病例、直播带货卖药等行为从严查处。生命不是儿戏,只有织密规范网络,才能让真正的健康知识占据传播主阵地。

驱逐劣币的同时,也要让靠谱的传播资源“走出来”,让听得懂、用得上的专业医疗知识方便触达。比如深圳卫健委新媒体账号,紧抓热点话题,结合表情包和热梗段子,把专业知识变成漫画、趣味短视频乃至短剧,收获了大量粉丝。

如今,不少医院与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普激励机制,鼓励医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避免晦涩难懂的“高冷化”。比如用动画演示心脑血管疾病原理,用生活案例讲解用药规范,由医生出镜讲解急救知识、解答常见病预防问题,将“身边的医疗”从线上引到线下。这也是“主动出击”的举措。

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健康信息,民众也需要提升鉴别能力,养成“三问”习惯:问来源(是否有正规医疗资质)、问依据(是否有临床研究支撑)、问用途(是否涉及商业推销)。同时,也别忘了用好身边其他医疗资源:社区医院、家庭医生,以及基于线下首诊的互联网医院复诊等。

此外,温馨提示,不妨将国家卫健委官网开设的“健康科普辟谣平台”,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陈静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8日第09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日问政(603)丨抖音博主宣... 转自:四川在线1、抖音博主宣称“报我名进名校清北班”,教育局:学校已报警问政四川网友提问:6月25日...
南京网红店使用草酸泡龙虾 转自:北京时间 【#南京网红店使用草酸泡龙虾#】近日,有...
国开行上半年物流领域基础设施贷... 记者8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上半年,国开行发放物流领域基础设施贷款120亿元,同比增长67%,服...
受贿超2.71亿,王勇被判死缓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2025年7月8日,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
龙虎榜|灿能电力跌6.60%,... 7月8日,灿能电力跌6.60%,日振幅值达7.12%,日换手率达26.45%,收盘价23.22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