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航证券研究)
公司深度
核心观点
◼ 储能已成第一主业,切入机器人赛道
三晖电气成立于199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电能表检定核心环节的技术优势,形成了电能表标准检测设备、电能表自动化流水线型检定系统、电能表智能化仓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互感器的产品矩阵。2023年3月,深圳三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全面进军储能产业,2024年储能已成为公司收入占比第一大主业。
2025年4月,公司与上海智可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可派”)共同组建三晖启航(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晖启航”)。三晖启航将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执行器等领域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且将积极探索在电力巡检、工业制造、健康理疗等场景应用。
2025年6月,公司完成对国内智能理疗机器人领域先行者——小理家机器人的战略投资,以及与上海老年护理会长单位——东方华康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一系列布局彰显了打造从核心硬件到康养服务的闭环生态的决心。
◼ 资产结构优化,流动性改善
公司2025年一季度持有货币资金4.56亿元,较2024年末2.86亿元增长显著,为短期偿债及投资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流动资产合计达9.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83.15%,较2023年末的(6.03亿元,78.01%)显著提升。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由2024年一季度1.75亿元至2025年一季度增长至2.42亿元,说明公司资产流动性增强。
◼ 机器人商业化先锋,引领康养产业智能升级
公司通过投资小理家机器人、与智可派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战略合作东方华康,切入康复、推拿、养老机器人等领域,有望快速形成“产品-有效场景-生态体系”的产业闭环。2024年的储能业务放量,说明公司具备优秀的团队整合能力,以及对新业务的市场开拓能力。小理家机器人和智科派机器人目前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东方华康拥有大量康养机器人应用场景,为公司机器人业务提供充分的培育土壤。我们认为,公司2025年在康养机器人的布局,也将以商业化为优先目标,把握智能康养机器人千亿级别的市场机遇。
◼ 投资建议
公司在机器人的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和估值空间。按2027年机器人业务利润率20%预测,对应6000万净利润,给予机器人业务40倍PE,对应24亿市值增量。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40亿元、0.77亿元、1.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61.92、31.84、15.5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
储能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电表需求不及预期;机器人业务进程缓慢的风险;机器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正文
一、储能已成第一主业,切入机器人赛道
三晖电气成立于199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围绕电网公司“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依托电能表检定这一核心环节的技术优势,以服务于电能表为核心,形成电能表标准检测设备、电能表自动化流水线型检定系统、电能表智能化仓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互感器、储能等产品,覆盖电能表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企业。2023年3月,深圳三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全面进军储能产业。
2025年4月,公司与上海智可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可派”)共同组建三晖启航(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晖启航”)。三晖启航将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执行器等领域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且将积极探索在电力巡检、工业制造、健康理疗等场景应用。
2025年6月,公司完成对小理家机器人的战略投资,小理家是国内智能理疗机器人领域先行者,商用领域形成商业闭环的开拓者。该轮由三晖电气独家投资,投资后成为小理家机器人第二大股东。此次战略入股标志着三晖电气在人工智能产业,拓展科技应用新场景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2025年6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与东方华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1)验证推广三晖康复理疗机器人;2)共建研发中心;3)发起成立康复机器人产业联盟。双方将开启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科技赋能康养服务的新路径。
二、资本流动性改善,储能业务快速增长
(一)资产结构优化,流动性改善
公司2025年一季度持有货币资金4.56亿元,较2024年末2.86亿元增长显著,为短期偿债及投资能力提供坚实保障。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流动资产合计达9.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83.15%,较2023年末的(6.03亿元,78.01%)显著提升。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由2024年一季度1.75亿元至2025年一季度增长至2.42亿元,说明公司资产流动性增强。
(二)储能业务高速成长
我国储能项目招标持续创新高。2025年一季度国内招标规模为114.69GWh,同比增长345.4%。储能系统报价创新低,但价格跌幅减小,2025年3月报价较2024年3月的差距已明显缩小。
三晖电气的储能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能量型储能系统、功率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一体机、集中式储能系统、台区储能一体机、户用储能产品等。主要应用于微电网、新能源电站、工商企业园区等场景,实现无电、弱电地区多能互补、需量管理、峰谷套利、动态扩容、需求侧响应、峰谷套利、新能源多能互补、虚拟电厂等功能。公司储能设备销售额在2024年达到4.35亿元,同比增长349.11%。设备单价由2023年101.5万元/套增长至2024年121.8万元/套,带动储能设备毛利率由4.96%增至15.68%。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三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4.33亿元,净利润0.32亿元。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保守场景下,预计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236.1GW,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0.2%;理想场景下,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291.2GW,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4.5%。公司储能业务有望持续受益行业的增长。
三、机器人商业化先锋,引领康养产业智能升级
公司通过投资小理家机器人,与智可派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切入康复、推拿、养老机器人等领域,有望快速形成“产品-有效场景-生态体系”的产业闭环。2024年的储能业务放量,说明公司具备优秀的团队整合能力,以及对新业务的市场开拓能力。我们认为,公司2025年在机器人的布局,也将以商业化为优先目标,与先进的机器人团队共同成长。
(一)携手资深技术团队,聚焦机器人规模化部署
与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智可派是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研发的创新型公司,核心团队背景包括腾讯、达闼、字节等专业人士,拥有全栈的机器人本体研发,软件算法和工程调试经验,并在模仿与强化学习,生成式多模态交互算法和模型训练等方向拥有独到优势。产品矩阵包括多款商用级和消费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商场、景区、展厅和家庭等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互动娱乐,陪伴教育和康养看护功能。
智可派创始人兼 CEO 梁聪慧博士是机器人行业的资深专家。曾担任达闼机器人XR Robot Lab 主任,双足人形机器人XR4产品负责人;腾讯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 T12 专家研究员和系统中心技术总监。
据可派机器人公众号,其目前拥有C1和P1两个系列的机器人产品。C1 是为家庭打造的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提供包括:家庭娱乐 、 儿童教育 、 情感陪伴和为老人提供医疗健康指导等功能,同时基于不同 Agent 可进行丰富功能拓展。可派P1是万元级的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平台,主要应用于教育,娱乐和陪伴等场景。据机器人开发社区2025年6月报道, P1将于2025年WAIC首发,目前已收到行业订单上万台。
(二)战略联姻,共拓千亿智能康养蓝海
三晖电气长期深耕能源行业与智能化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产业化能力。小理家机器人作为国内理疗机器人商业化运营的开拓者,其创新的“2:4:4 软硬服一体化平台商业模式”(20%智能平台+ 40%功能化载具 + 40%运营服务),以及其在提升康养机构运营效率、服务品质方面的显著成效,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创新的产品设计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小理家已稳居领域先行者地位。三晖电气将为小理家机器人注入强大的资本和产业资源支持,双方将围绕技术研发、场景拓展、运营优化和服务升级四大方向展开深度协同。
东方华康依托旗下7家医疗机构及4500余张康复护理床位,构建了覆盖康复医疗、老年护理、医养结合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三晖电气战略联姻东方华康,双方将立足东方华康临床资源以及作为上海社会办医老年护理会长单位的行业引领作用,依托三晖电气上市公司及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打造从核心硬件到康养服务的闭环生态。
康养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重要落地赛道,医院、养老机构、社区机构、家庭,都是康养机器人的潜在市场。据《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至50%。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涉及大健康领域的职业共7个,养老护理员位居该领域首位。康养机器人作为科技与康养深度融合的产物,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据我们测算,康养机器人在14万元均价,弥补15%护工缺口的中性场景假设下,具备1155亿元的广阔市场空间。近期三晖电气的战略布局是公司从能源向“AI+健康”多元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公司将基于技术驱动的创新力、战略合作带来的场景落地能力,把握智能康养机器人市场机遇,与战略伙伴共拓智能康养蓝海。
四、业绩预测
公司储能业务进展顺利,基于储能行业增长预期,假设公司储能业务增速向行业整体增速靠拢。电表相关业务跟随智能电网行业趋势稳步增长。康养机器人处在行业初期,假设单台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假设公司依靠完善的产业布局,机器人业务初具规模,按照2025至2027年分别出货100、500、1500台机器人,单价20万元预测,对应机器人业务收入分别为0.2亿元、1亿元、3亿元。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0.21亿元、14.13亿元、18.90亿元。
五、投资建议
公司在机器人的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和估值空间。按2027年机器人业务利润率20%预测,对应6000万净利润,给予机器人业务40倍PE,对应24亿市值增量。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40亿元、0.77亿元、1.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61.92、31.84、15.5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六、风险提示
储能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电表需求不及预期;机器人业务进程缓慢的风险;机器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结合国内外模拟芯片供应商的数据,我们认为行业已进入复苏轨道,下游需求在工业和汽车端率先好转。国内供应商叙事转向高端领域的工业、汽车产品替代。建议关注产品种类丰富,或者估值低位的纳芯微、希荻微、思瑞浦等公司。
多数公司在25Q1的研发投入环比减少,从历史Q1观察,或为季节性波动。研发投入靠前的公司为圣邦股份、杰华特、卓胜微(2.46亿元、1.91亿元、1.79亿元),靠后的公司为敏芯股份、富满微、臻镭科技(0.17亿元、0.22亿元、0.25亿元)。
三、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持续走弱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创新乏力的风险
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单位:百万元)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三晖电气(002857.SZ)首次覆盖:机器人商业化先锋,引领康养产业智能升级》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7月4日
中航科技电子团队介绍
首席:赵晓琨
SAC执业证书:S0640122030028,十六年消费电子及通讯行业工作经验,曾在华为、阿里巴巴、摩托罗拉、富士康等多家国际级头部品牌终端企业,负责过研发、工程、供应链采购等多岗位工作。曾任职华为终端半导体芯片采购总监,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供应链采购总监。长期专注于三大方向:1、半导体及硬科技;2、智慧汽车及机器人;3、大势所趋的新能源。
分析师:刘牧野
SAC执业证书:S064052204000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机械系硕士,2022年1月加入中航证券。拥有高端制造、硬科技领域的投研经验,从事科技、电子行业研究。
研究助理:刘一楠
SAC执业证书:S0640122080006,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2022年7月加入中航证券,覆盖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板块。
研究所拥有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军工团队,依托航空工业集团央企股东优势,深耕军工行业各细分领域,同时涉猎宏观策略、先进制造、科技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非银、社服等多个研究方向。目前的主要业务包含:投研服务(可全面服务一、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主题指数构建及相关产品研发、协助投行类项目承揽及合作等。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