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黄警官连夜帮忙,我这趟西安之行可就耽误大了!”7 月 4 日清晨,靖边县张家畔派出所门前晨光初绽,市民刘某手捧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锦旗上“真心为民办事 倾心替民解忧”的烫金大字在晨露中闪烁。他紧紧握住户籍民警黄柯的手,指尖微微发颤,眼眶里泛着的泪光,让这场跨越 48 小时的暖心接力更显温暖动人。
紧急求助:深夜遗落的“生命之纸”
时间回溯到6 月 27 日晚 22 时,刚办结身份证业务的刘某在回家路上猛然惊醒 —— 装着户口本的文件袋竟遗忘在户籍室!此时距他预约的西安购房合同备案截止时间仅剩 14 小时,银行贷款面签也需凭户口本原件办理。“那是全家攒了三年的首付,要是错过备案,孩子的学区房就没了......”刘某回忆起当时的焦急,仍忍不住攥紧衣角。他颤抖着拨通派出所值班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民警黄柯坚定的回应:“您别急,我马上回所里找!”
极速行动:户籍室里的“深夜寻宝”
接到电话时,黄柯的晚饭刚端上餐桌。他二话不说披上制服,骑上电动车就往所里赶。夏夜的街道寂静无人,唯有派出所户籍室的灯光次第亮起。黄柯打着手电筒,像排查案件线索般仔细:打印机下方、抽屉夹层、文件柜缝隙...... 近半小时后,他终于在复印机旁的夹缝中摸到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户口本 —— 封皮上还留着当天办理业务时刘某指尖的温度。
“当时黄警官趴在地上找了很久,后背的警服全被汗水浸透了,我一个大男人看着特别感动。” 接过失而复得的户口本,刘某的声音有些哽咽。当晚 23 时 15 分,他带着这份“生命之纸”连夜启程,次日 8 时准时出现在西安的办事窗口,顺利办完所有手续。
锦旗背后:8 年坚守的为民初心
7 天后的回访日,刘某特意定制了锦旗。“原以为晚上十点多警察早下班了,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赶回来,这种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办的劲头,让我们老百姓心里热乎。”他指着锦旗感慨道。
据张家畔派出所负责人介绍,黄柯从事户籍工作8 年来,累计为群众解决急难问题 300 余件。“5+2”“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办公桌上的便民联系卡写着“24 小时在线”,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群众的办事需求。正如锦旗上的誓言,他和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急群众之所急”的庄严承诺。
温暖延续:户籍窗口的长明灯火
在靖边公安的户籍窗口,这样的故事从未停歇。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每一次俯身查找的身影、每一句“别着急,我来办”的劝慰、每一盏为群众亮起的灯火,都是人民警察与百姓之间最温暖的纽带。正如刘某在感谢信中所写:“那盏深夜里的灯,照亮的不仅是户口本,更是我们对公安工作的信任与感动。”
一面锦旗,定格的是瞬间的感动;一份坚守,书写的是永恒的初心。在户籍民警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正化作无数个温暖瞬间,流淌在每一位群众的心田。(石晓彤)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