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蓝进发!广东加快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
创始人
2025-07-08 07:43:05
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在位于惠州大亚湾的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种业攻关不断实现突破;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网箱型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潮州市饶平县积极清理违规筏式养殖、实施“木改塑”项目,环保塑胶网箱与重力式网箱已投入用于生产鮸鱼……当建设“海上新广东”的号角全面吹响,今年以来,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喜讯连连。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3年以来,广东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建设全链条现代化海洋牧场,初步构建了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形成规划引领、政策保障“两大体系”及种业创新、装备创新、产业发展“三大平台”。聚焦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正以更大力度、更大规模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

全国近半海水鱼苗来自广东,水产种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再突破?

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在广东,海水鱼类苗种产量、虾苗产量等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广东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优质的种苗,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注入“芯”力量。

在阳江阳西,经过30年的摸索与养殖户间的“传帮带”,已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县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海水鱼苗数量占全省48.7%,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伴随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海水种业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突破野生南海硇洲族大黄鱼人工驯养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在全国率先突破章红鱼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在全国率先突破黄金鲹、巴浪鱼人工繁育技术;潮州饶平海鲈实现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填补省内空白……

随着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扇贝“橙黄1号”2个海水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目前,广东已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广东在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上已跃居全国首位,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海水养殖品种创新中心。

围绕海水种业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开展海水种业攻关,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汇聚全国种业创新资源,搭建“拎包入住”式种业创新与共享平台,汇聚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产业技术攻关。

升级种业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化种苗生产基地,逐步改变海水种苗企业“小、散、弱”格局,形成潮州、惠州、珠海、阳江、湛江等多个育种中心。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对接服务沿海“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无偿为养殖户提供苗种及技术帮扶。2025年以来,累计向全省沿海“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养殖主体、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赠送章红鱼、黄金鯵、海马等优质鱼苗500多万尾。

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全国第一,海工重器技术创新如何再突破?

深远海养殖,远比常规养殖复杂得多。打造“海上新广东”,离不开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产业的强力支撑。

作为广东“海上新能源与深远海养殖空间立体融合”试点城市,汕尾在装备创新上不断领跑。位于后湖风电场的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抗风浪达17级,配备智能投喂与水文监测系统,是实现“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融合典范;今年4月,华润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投苗10万斤鮸鱼,进入实质运营。其创新之处在于构建鮸鱼—贝类—藻类共生系统,形成“零排放、低能耗、高产出”的闭环生态链,代表未来可持续养殖方向。

江门造船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能制造“载重700石至1000石”的横江船,20世纪50年代江门造船厂诞生后,江门一直是广东的重要造船基地。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江门的“海工重器”令人瞩目。5月,“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下水。这个海上“巨无霸”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预计可年产5000吨鱼。

随着全产业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加快推进,近年来,众多像“湾区伶仃号”一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正在广东沿海铺开。如全国首台具备升降功能的桁架类网箱“联塑L001号”和全国最大具备升降功能的智能化桁架类网箱“湛农1号”,经受住了17级“摩羯”台风的考验;全国首台风渔融合养殖平台“明渔1号”已下水……

目前,广东的抗风浪网箱等技术全国领先,已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396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不仅如此,在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方面,广东相关技术、产品已经辐射全国主要沿海省份,设计生产的智能型桁架类网箱已在山东、福建、海南、香港等地广泛应用。

“链式思维”成共识,如何打开“粤海粮仓”的新蓝海?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一个涉及养殖生产、市场销售、用海管理全产业链的复杂工程,需要全链条发力。在6月26日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多个地市相关负责人在交流发言环节都谈到了当地发展现代渔业的“链式思维”。

海是湛江与生俱来的基因。湛江拥有2.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24公里海岸线、134个大小岛屿以及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城海相融的城市格局,正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湛江聚焦种业攻坚,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实现突破,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数量占全省33%,种苗产量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湛江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及装备制造,“海威”“恒燚”“湛农”“湛江湾”等养殖平台相继下水,深海养殖网箱占全省54%,水产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30年全省第一。

不仅是湛江,在全省范围内,广东正以海洋渔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着力点,培育集种业、养殖、装备、预制菜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打开“粤海粮仓”的新蓝海。如今,实施路线图也日渐清晰:

建设产业园区,湛江市国际水产城、广州市黄沙水产市场转场、汕尾市华润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珠海市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

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在湛江、珠海实施金鲳鱼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湛江、阳江、江门、佛山实施生蚝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珠海实施海鲈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3条两百亿级的产业链纵深发展。

推动港产融合发展,在已创建广州番禺、汕头南澳2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的基础上,2023年以来又启动创建茂名滨海新区、珠海市、阳江市海陵岛—阳西3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和湛江徐闻、汕尾马宫2个省级渔港经济区项目,依托渔港经济区建设落地实施了一系列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项目。

加大“疏近用远”力度,2023年以来,广东开展违规养殖清理,推动传统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提速推进“木改塑”,全省累计清拆传统网箱、蚝排超6万亩,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超5万亩,腾出宝贵的岸线资源,推动渔业绿色发展。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建立“广东鲜品”农产品公用品牌管理中心,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产品标准、品牌标准、监管规则。连续两年组织企业到重庆、四川等地推广广东海鲜,在内地掀起广东“海鲜火锅”消费新时尚,打造群众信得过的水产品牌,让“浪越大鱼越鲜”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推动实现海上牧场“优品优价”。

来自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39个,初步形成了种苗培育、装备制造、饲料加工、设施养殖、精深加工、公共服务、文旅休闲等全产业链,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正加快形成。

编辑:郑健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货物... 观点网讯:7月2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多种越南出口产品征收低于承诺的20%的关税,经越南转运的第三...
联合国秘书长向美国得州洪灾遇难...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美国得克萨斯州洪灾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特别是导...
金融支持与以旧换新行动释放政策... 转自:央视网近日,央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观楼|筑友双河湾最后一个纯住宅... 上周(2025年6月30日-7月6日),昆明楼市成交量跌价涨,大宗交易和新项目集中备案致成交量处高位...
智能网联公交站台亮相北京街头,...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当公交站台进化成智能服务终端当AI技术为万千城市家具装上“感知神经”当AI智慧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