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在通用人工智能赛道,北京有超过120家大模型相关创新主体,居全国首位;在商业航天赛道,北京正在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在元宇宙赛道,北京正在成为中国元宇宙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核心区……北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打造未来产业,合理规划、精准培育、错位发展未来产业的根基已经越来越牢固,在此基础上率先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可谓正逢其时。
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日前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其中审议《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时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首都实际出发,率先建立适度超前、包容有效、长远可持续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支撑北京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在发展未来产业对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的背景下,北京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新探索令人眼前一亮。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打造面向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先发优势,谋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既是顺应科技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未来产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助其发展壮大,而市场前景又具有不确定性,往往令投资者踟蹰不前。毕竟,未来产业高度依赖颠覆性、前瞻性技术。这样的技术迭代快,耗资巨大且风险高,可能耗时很久才有收获,甚至投入可能“打水漂”。因此,未来产业不仅培育周期较长,还存在停滞甚至淘汰的可能,这导致未来产业不易吸引倾向于“短平快”的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所需投入支持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要在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浪潮中,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针对未来产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技术阶段等提供更多的阳光雨露。这既需要解决谁来投、投哪里、怎么投等资金问题,也需要政策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具体到某个地方,就是要因地制宜,重点对有长期战略价值、有产业发展基础、有技术创新驱动、有市场需求拉动的细分赛道加大投入。
就北京来说,在通用人工智能赛道,北京有超过120家大模型相关创新主体,居全国首位;在商业航天赛道,北京正在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在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赛道,北京以及天津、河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布局合理,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在元宇宙赛道,北京正在成为中国元宇宙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核心区。这一切表明,北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打造未来产业,合理规划、精准培育、错位发展未来产业的根基已经越来越牢固,在此基础上率先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可谓正逢其时。
面对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复杂、研发周期长、市场应用前景模糊等特点,面对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不足、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衔接不畅等挑战,北京一方面提出强化要素综合保障,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创新完善产业投资体系,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等耐心资本引导作用,强化技术、数据、载体、场景、空间等多要素联动。另一方面提出加强产业全周期投入,支持跨领域跨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企业规模化成长,促进未来产业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完善长效服务机制,优化知识产权开发利用机制,完善未来产业潜力项目支持措施,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协同、人财物多方位供给的未来产业促进路径。
着眼未来才能把握未来,投资未来才能赢得未来。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不断加力,形成政策叠加并不断放大合力,北京未来产业的创新之花,必将育出更加丰硕的新质生产力之果。
上一篇:吉祥大戏院重张四周年演出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