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李超然 孟和朝鲁 马骏驰 摄影报道
7月的热浪蒸腾在甘德尔山上,乌海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管护办主任刘永胜穿过葱郁的樟子松林,感受着林间清风带来的丝丝凉意。
20年前,脚下这片被称作“白独贵湾”的流动沙地寸草不生,刮起风来“沙子打得脸生疼”;如今,甘德尔山森林覆盖率从近乎零跃升至60.35%,这是乌海市全域治沙的缩影。
作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会处,防沙治沙是守护生态、保障民生的关键“战役”。近年来,乌海市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先后实施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大批生态建设恢复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乌海市沙化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3%、41.2%,先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以来,乌海市实施“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采取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治理修复面积3.881万亩,并于2024年提前完成原计划2026至2030年的治理任务,把荒漠化治理“攻坚战”打成“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