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越来越绿为哪般?
创始人
2025-07-08 03:51:10
0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张慧玲

  “夏季穿行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一眼看去片片绿意,林木枝繁叶茂,草地翠绿如毯,偶尔出现的野兔、赤狐引得我们惊叫连连,这里真是太美太好了。”

  “屠申泽湿地是候鸟栖息的乐园,在这里能观赏到白尾海雕、大小天鹅、雀鹰、雕鸮、红隼、灰鹤等候鸟。这里也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和生态旅游佳地。”

  “在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防沙治沙种下的沙棘3年左右挂果,亩年均纯收入约1000元。产生的经济效益由附近4个村平分收益,预计每村每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

  在不绝于耳的称赞声里,内蒙古的“绿”意从山水中流淌进人们的心里。近年来,内蒙古越来越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显著改善,这都归功于内蒙古生态的持续改善和内蒙古人民的辛勤付出。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内蒙古是“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黄河重点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和“碳汇库”。“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两个半”在内蒙古,沙化土地综合治理60%的任务量也在内蒙古。

  多年来,内蒙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防沙治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出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以路治沙、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推进等有效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3省区。近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内蒙古不断加大植树造林、草原修复和生态保护力度,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炎炎夏日,沙地被烘烤成“沙炉”,刚一靠近,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线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一条长15公里的公路穿沙而过,公路两侧2024年埋好的稻草沙障已经织成了网,远远望去,犹如给沙地穿上了格子披肩。

  想进入到沙海深处,没有路是不行的。从过去为修路、护路而治沙,到现在为治沙而修路,翁牛特旗为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开出了“以路治沙”的良方。

  “以路治沙、依路致富”,翁牛特旗以此治理模式,先后开通穿沙公路17条、总里程495公里,沿线综合治沙351万亩。2024年5月,其白线竣工通车,标志着翁牛特旗“六横十纵”治沙网格体系正式形成。“路修到哪里,治沙网格就编织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富民产业就兴在哪里。”翁牛特旗林草局副局长乌华说。

  夏日的浑善达克沙地,一眼望去,绿满乾坤,沙地疏林景色动人心弦。草地与绿树交错分布,樟子松、沙地云杉、柠条等乔灌木一片接着一片,形成浑善达克沙地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2024年5月启动的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    是赤峰市克什克腾旗2024年“三北”六期防沙治沙重点工程,打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示范区,实施治理面积12.65万亩,当年7月全部完工。

  昔日京津风沙源,今朝首都“后花园”,曾经的“大沙盆”浑善达克沙地,已成为守护华北的绿色生态屏障。

  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是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的天然风沙源,以阻断沙尘入京和防治风沙危害为主攻方向,内蒙古全力打好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锡林郭勒盟采用“禁牧保护、沙地治理、光伏绿电”一体治沙模式,实现防沙治沙、绿能开发、牧民利益共赢;赤峰市开启“以路治沙”,积极发展沙地旅游,把沙区变为景区……

  地处黄河“几字弯”腹地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长达420公里的沿黄锁边林草带建设在这个夏季进入决战期:一台台治沙机器在沙地里轰鸣,一架架无人机吊着物资在空中穿梭,一组组治沙工人忙着扶苗培土。

  黄河“几字弯”片区分布着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以来,通过锁边林草带固沙、孔兑治理拦沙、光伏项目治沙、草原提质防沙,库布其沙漠40%的面积变成绿洲,从丘陵到黄河,构筑起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沿黄沙漠锁边林“四道防线”,持续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经验”。

  在河西走廊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阿拉善盟40多年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多年来,阿拉善盟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手拉手”区域的沙漠边缘进行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沿沙漠东缘及东南缘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布设一条飞播带,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成了长350公里、宽5—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阻止沙漠南侵东移。在沙漠边缘外围,因地制宜安排了草原围栏、造林种草等项目,阻挡沙漠向外侵蚀。目前已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了一道“绿色防线”,一条1856公里长的防沙阻沙带将把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紧紧围住、牢牢锁住。

  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内蒙古全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3年,内蒙古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331万亩,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规模居全国首位;2024年,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060万亩,占全国60.5%,完成防沙治沙1954万亩,继续领跑全国;2025年,计划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5000万亩以上,完成防沙治沙2000万亩以上。截至5月底,内蒙古已完成防沙治沙900.01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45%。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只是生态建设,更是一场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内蒙古各地还利用沙区独特资源发展传统中药材、优质饲草、林果、沙漠旅游等产业,促进了当地的乡村振兴。在防沙治沙过程中,通过以工代赈等模式,增加了农牧民劳务收入。

  内蒙古越来越绿为哪般?群山可以用苍翠来回答,河流可以用浩荡来回答,人民可以用幸福来回答。多年来,内蒙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与北方10多个省区市一起,在中国北方建起了一道“绿色长城”,成功阻挡了风沙的侵袭。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各领域,北疆大地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首列观光旅游列车!“移动... 座椅宽大舒适还能按摩,超大观景窗提供开阔视野,还有非遗手工体验、各类文娱巡演和互动活动……记者从国铁...
行政区划代码管理更规范!9月起... 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首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政区...
盲盒不能成食品安全盲点 临期食品盲盒正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新宠”。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分享自己低价开出高端食品的拆盒体验...
白宫称不会叠加征收特定国家关税 【#白宫称不会叠加征收特定国家关税#】#美国不会叠加征收特定国家关税#当地时间7月7日,一位白宫官员...
银行A股IPO新进展: 再现撤... 近日,因顺德农商银行及其保荐人提交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该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