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如何撬动“大变革”?“国企改革大家谈”第五期共话改革穿透基层
创始人
2025-07-07 22:51:00
0

转自:内蒙古晨网

  7月4日,中国移动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成功举办“国企改革大家谈”第五期活动。本次活动以“改革穿透基层: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为主题,聚焦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基层一线的穿透落地,分享以“小切口”改革撬动整体效能提升的实践与经验,探讨如何激发基层活力、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一线职工的改革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为推动国资央企改革走深走实贡献力量。

  活动邀请中国航发燃机、华能蒙东公司、中国移动芯昇科技、南航珠海翔翼、通用技术昆明机床、中广核研究院等六家单位的嘉宾,围绕基层最关心的政策落地、机制建设、创新活力激发、激励约束优化以及AI时代员工赋能等关键议题,分享在推动改革穿透基层、破解难点堵点、激发内生动力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同时,四位来自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中旅免税三亚国际免税城、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海外公司的一线职工代表通过视频短片,生动讲述了改革在基层带来的切身变化和真实感受。

  活动采用主会场访谈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内蒙古地区中央企业代表、中国移动职工代表等现场参加活动。活动通过中国移动咪咕视频直播平台面向全国国有企业一线干部职工开放,约60万名干部职工在线参与观看和交流互动。

  嘉宾观点

  l 专题一:改革政策感知

  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 韩喜平

  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旗下专注于燃气轮机研发的制造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国企改革政策带来的强劲动能。作为国家“科改示范企业”,我们通过政策赋能,在科研机制上大胆突破,例如,推行“揭榜挂帅”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新签订单增长70%,形成“以业绩论英雄”鲜明导向;“首台套”政策助力航发燃机打开海上平台市场,实现进口替代。改革释放的能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未来,中国航发燃机将继续深化改革,打造世界级燃机品牌,守护国家能源安全。

  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李鑫

  从通用技术昆明机床的实践来看,员工最关心的政策,集中在关乎切身利益的人员安置、薪酬激励和发展通道上。2022年司法重整期间,昆明机床通过公开竞聘、双向选择、分类安置的组合拳,中层调整了40%,高层调整了三分之二,管辅人员压缩了近20%,劳动生产率比改革前提升了49%,员工薪酬水平得到改善,部分一线技能人员收入较改革前增长了40%,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现实,企业焕发活力,员工充满干劲,赢得了普遍理解和认可。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卢向晖

  基层干部职工最关心“三能”机制改革,中广核研究院在能上能下方面,坚持任人唯贤原则,推行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岗位竞争上岗,党委管理干部全面实施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刚性考核兑现,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优化。在能多能少方面,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大幅压缩职级工资占比,强化岗位价值与业绩贡献权重。尤其强化对一线科研人员激励,把国资委给的工具包能用尽用,实施了战略专项里程碑激励、成果转化反哺机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激励机制、科技荣誉奖励等。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科技领军人才薪酬标准不低于公司负责人,首席专家薪酬标准不低于同级管理人员,贡献突出的青年科技人才不低于其直接行政上级,政策红利已经深入穿透到最关键的研发岗位,充分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

  l 专题二:破除改革“中梗阻”

  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 韩喜平

  中国航发燃机作为“科改示范企业”,在改革中破解“中梗阻”难题。一是通过“硬实力+政策”组合拳打消用户顾虑,让用户敢用国产首台套,如:“太行7”燃机完成上万小时海上实测,故障率低于国际竞品15%,同时以客户思维“翻译”保险补偿条款,实现订单三年连增;二是构建数字化协同体系,打破信息孤岛,以“太行”系列重大改革项目为牵引,组建跨部门团队,使“太行”系列燃机从研发到在广西涠洲岛并网发电周期缩短1/3。改革推动企业实现从技术突破到市场认可的全链条跨越,为打造世界级品牌奠定基础。

  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李鑫

  昆明机床刚完成司法重整,就要整体搬迁到40公里之外的杨林新厂,新厂区远离市区,员工通勤、住宿、子女上学等现实困难集中爆发,部分员工对公司政策理解不够深入,抵触情绪一度成为搬迁的最大阻力。为此,昆明机床创新构建了生活无忧、工作无忧、通勤无忧的立体化保障网,建标准化宿舍,联动属地政府落实优惠房源,通过工会解决职工子女的教育难题,定制5条公交设置17个站点保障90%员工通勤,全方位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同时,采取战略解码方式,把宏大目标分解成具体任务,实现了员工执行与公司战略同频共振。搬迁当年,公司即实现了盈利,搬迁第二年,各方面业绩均有大幅度的增长,销售收入提升了15%,新签合同提升了34%,改革蓝图切实转化为发展效能。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卢向晖

  中广核研究院采取一系列措施,让科研人员能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在科研攻关的“核”心上,比如通过授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技术决策权、团队管理权和财务管理权,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解决了过去权责不对等、科研研发效能不高的顽疾。通过岗位体系优化,设置专业、型号和学科三个科研岗位序列,拓宽了员工发展通道;通过建立“卓越工程师”等机制,加快了青年员工成长速度;执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通过向一线放权和为人才铺路,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和创新活力,促进科研项目高效运作。

  l 专题三:改革主观能动性

  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 韩喜平

  中国航发燃机以三维赋能破解基层改革梗阻:一是赋“能”,通过“三权下放”激活一线,将市场决策权、资源调度权交还前线,以激励捆绑权组建矩阵式团队共担指标;二是赋“源”,构建三大支撑体系,依托集团航空发动机技术储备建成行业领先仿真计算平台,“铸心”党员突击队攻克关键技术,战略管理体系实现战略目标牵引,资源精准匹配;三是赋“荣”,打造“荣誉认证+价值彰显+发展赋能”的立体激励体系,推行“燃动精英”等荣誉认证和“物质+精神”双轨激励,让奋斗者站C位。改革推动形成“改革有功、创新光荣”的文化生态。

  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李鑫

  一是网格化责任机制和资源保障下沉,采用“分步实施、模块化拆装、责任化调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成立跨部门项目组并赋予其必要的资源调配权和技术建议权,明确“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配套专项激励。二是班组强基工程,投入资源实施班组长专项轮训,打造标准化培养体系,让班组长有能力、有威信带领团队啃硬骨头。总的来说,我们这些机制的核心,就是把改革任务细化到最小作战单元,并配齐弹药粮草,让基层有力量、有意愿去主动拥抱变革。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卢向晖

  作为基层企业,推动改革政策落地,关键是要上下一心,目标一致。核心是用对方法,激发动力。在具体做法上,中广核研究院首先加强组织运作机制建设,通过建立一把手挂帅的深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布局,为改革行动落地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因业施策,进行分类改革试点,比如在实验设施运维领域,优化成本管控机制,将成本管控的考核与激励挂钩,让基层有动力自主控制成本。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改革相结合,各个部门可以对本部门的痛点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建立成果转化利益公司和员工共享机制,让员工成为成果的市场的开发者、产品推销员。我们通过一系列机制和举措,让员工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l 专题四:创新组织模式

  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郑安

  今年5月份,由华能蒙东公司牵头研发的全球首个基于5G-A网络的“华能睿驰”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在伊敏露天矿落地运营,既是技术上的突破,又是研发组织模式创新。一是精准“出题”,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主导技术参数、功能要求等研发路径,提高研发效率。二是联合“解题”,由企业担任创新“链长”,整合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场景和资金优势,以及企业科技人员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推动研发成果直接转化落地。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青

  芯片设计行业的特点是投入大、风险高,为了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力,中移芯昇逐步形成了“2+2+2+1”科技创新管理模式。针对后备干部培养和技术专家人才能力提升分别制定“芯星计划”“芯辰计划”2个计划;结合公司重大技术需求落地、激发全体员工创新热情分别组织“芯光闪耀”揭榜挂帅和“芯火燎原”微创新2个活动;为促进内部专家开展经验交流和外部专家进行知识传播设置了“IC TALKS”和“IC POINTS”2个平台;开展1个工程师节暨技术创新成果日,为工程师们搭建展示平台。

  南航集团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立俭

  翔翼公司始终围绕“项目”核心,持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全面支持科技创新。统筹实行全面揭榜挂帅制度,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集项目需求,并以数字化赋能实现线上揭榜、动态跟踪的全闭环管理,项目立项周期缩短30%。同时,高度重视揭榜项目成果落地,基于模拟机研制项目成果,孵化模拟机制造子公司,成功开辟高端训练设备制造的新产业赛道,以成功的实践案例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科创项目的热情。

  l 专题五:改革激励分配

  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郑安

  “以业绩定薪酬”是华能蒙东公司破解基层员工激励分配问题的经验,并在世界最长的高寒地区供热管线的工程建设、以及基层企业中进行了实践验证,一是思想同心,提高职工认同度和理解;二是目标同向,让个人、团队目标与公司战略对齐;三是考核精准,根据岗位设置差异化指标和挑战目标,精准衡量贡献;四是绩酬匹配,薪酬与绩效、评优、晋升强挂钩,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有名、有利、有发展。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青

  中移芯昇在实行人工成本备案制的前提下建立了科学的薪酬体系和丰富的激励形式:一是打造了“三元薪酬体系”,分别是结合4条薪酬曲线设置的基于岗位和能力的基薪,结合年度绩效设置的0-5个月月薪的年奖,以及针对年度攻关和中长期能力建设的百万团队专项激励,使员工的薪酬与创造的价值相匹配;二是结合考核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员工半年度绩效表现以及薪酬分位情况制定调薪矩阵,实现薪酬“能高能低”,同时根据绩效实施10%的末位淘汰;三是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绑定62名核心骨干员工,总持股比例占公司股权9%左右,员工涌现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改变。

  南航集团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立俭

  翔翼公司以科创定位、贡献为先、公平公正为原则,实施岗位分红三年总额累计超600万元,实现中长期激励对象保留率达98%。开创性地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成立模拟机制造子公司,以有证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作价入股,并提取50%激励额度奖励对全动模拟机重大项目有主要贡献的科技人员,股权价值合计约为370万元。激励对象以1:1现金出资,最终实现员工持股平台在总股本中占比近15%,达到“留住人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效果。

  l 专题六:AI赋能

  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郑安

  在AI写作日益普及的当下,其产出内容很难分辨。我也经常使用AI,例如我要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授课,将自拟提纲输入AI,可以快速生成结构完整的讲稿初稿,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调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AI时代,技术本质是为人所用的工具。凡是有益于能力提升、推动生产发展的技术,我们都应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与应用。善用AI并非替代思考,而是将人的智慧聚焦于更高价值的创造与优化环节,实现人机协作的效率跃升。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青

  在AI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当下,公司一直想尽办法鼓励员工“拥抱变化、主动创新”,全方位帮员工提升技能,将AI培训课程放进年度培训体系,积极对接前沿课程资源,今年已组织4场AI类技能培训。同时鼓励AI在芯片设计的实际应用,“AI辅助设计工作室”的工程师们运用基于AI的射频芯片智能设计工具,射频电路的设计效率提升达到上千倍;工程师基于AI大模型的代码辅助开发功能,开发芯片研发调试工具,整体开发时间缩短33%,开发效率提升15%。我们始终坚信,AI不会淘汰人,但会使用AI的人会淘汰不会AI的人。

  南航集团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立俭

  翔翼公司坚持“人才要在项目里”的指导思想,以项目的形式鼓励员工探索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经营与生产。如支持立项研究具身机器人,探索“机器人预检+人工复验”的新模式。同时,在全公司营造日常学习氛围与平台机会,创办翔翼大讲堂、举办全员工AI应用大赛等,通过“自学”与“帮学”相结合,以实际工作实现技能应用,助力超过30名员工取得人工智能训练师认证。

  嘉宾改革体会

  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 韩喜平

  科改混改首台当先,三箭齐发破壁攻坚,我们将继续以改革为翼,让中国燃机闪耀世界舞台!

  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李鑫

  改革之道,重在打通。一要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二要打通基层赋能的关键微循环。改革的密码,藏在一线员工的获得感里。以人心为基石,以机制破藩篱,以创新赢未来,改革就能从要我改的阵痛,走向我要改的春天!

  通过改革,通用技术昆明机床实现了涅槃重生,未来,我们将秉承“使命为重,市场为先,技术为本,产品为王”理念,奋力实现昆明机床高质量发展。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卢向晖

  改革,既要系统谋划,更要精准破题。坚持“人才是根本,机制是保障,创新是关键”,牢牢把握“人”这个核心因素,搭舞台,给政策,让人才站C位,唱主角,让所有人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创新源动力。

  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郑安

  改革是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用科学办法破解难题,用健全机制推进工作。华能蒙东公司将秉承华能“三色”使命,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奋进争先的企业精神,勇当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安全保供的“顶梁柱”,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青

  不忘科改初心,牢记启航使命,坚持长期主义,勇当改革尖兵。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南航集团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立俭

  各项改革举措的最终落地生根,其关键正在于广大的基层一线。因此,我们要听一线心声、解现场难题、聚众人智慧,以脚踏实地、群策群力的方式,持续激活创新最小单元的澎湃活力!

  一线职工体会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运行管理人员 徐霖

  中线公司作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下属骨干企业,肩负着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重大使命,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实现了从传统的项目法人向现代新国企的转变,主要有“三个新”的巨大变化。第一个“新”是筑牢安全新防线。通过探索攻克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检修设备,开展水下修复试验,实现在不停水情况下的工程检修,有力保障了沿线1.14亿人的供水“生命线”。第二个“新”是激发管理新动能。积极探索从“管养分离”向“自主运维”管理模式转变,推行“项目制”管理,在保障工程安全、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员工能力等方面实现了“三赢”。第三个“新”是迈向科技新高度。积极推进工程数字孪生建设,实现全周期的工程调度智能化管理,探索实施无人机智能巡查和AI视频监控式场区值守,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的维护“三个安全”。下一步,中线公司将继续秉持“让中国人喝好水用好水”的使命追求,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运行维护能力和水平,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更多力量!

  中旅免税三亚国际免税城销售部经理 刘智力

  中国旅游集团旗下三亚国际免税城,承载着国家离岛免税政策的实践重任,致力于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一是贯彻“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要求,营造立体沉浸式氛围,对标建设19家S级店铺。二是坚持正品承诺,优化商品结构,汇聚约9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增加首店首发国潮的产品供给,创新“免税+”的消费模式,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三是打造五级会员体系,依托产业链优势,会员数量超过4200万,携手全球上千个品牌合作伙伴,打造稳定优质的旅游零售生态圈,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免税商业为核心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化学工程华陆新材公司研发工程师 徐帆

  华陆新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启航企业,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建立员工跟投机制,让核心团队化身“创业合伙人”,使员工与企业真正成为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成立“市场+研发”联合小组,形成“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小试验证—中试放大—批量供应”的闭环,有效保障了技术方向与商业价值统一,实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打出差异化薪酬、创效奖金与成果转化激励组合拳,将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相统一,形成“创新有回报、贡献有激励”的长效机制,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营造了“人人能创新、低头捡黄金”的全员创新创效氛围。

  中国中铁七局集团海外公司乌干达项目经理 郑忠照

  中国中铁七局坚持深化海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海外项目经营策略,不断深化属地合作。积极培育属地资源,基层员工属地化率超90%,百余名外籍员工成长为管理骨干。二是优化项目组织模式,提升项目履约能力。通过“公司+国别+项目”三级联动组织模式统筹调配资源,保障项目高质量履约。三是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一线员工动能。持续完善员工薪酬、休假制度,2024年人均收入同比增长3.44%,同一岗位收入浮动率可达50%,5位国别管理人员获聘集团公司二级职业项目经理。四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埃塞俄比亚空难、塞拉利昂泥石流及纳米比亚桥梁抢险等危机时刻积极作为,展现国资央企责任担当,推进中非友谊发展。中铁七局将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国际业务,突出改革赋能、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3岁俄罗斯前交通部长开枪自杀... 当地时间7月7日,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确认,当天被解除职务的俄罗斯前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自杀身亡,享...
严查产能错配,有望重构水泥行业... 水泥行业针对“批建产能错配”痼疾的整顿正在加码。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水泥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征求...
外媒:为何是中国正让空中出租车...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时报以色...
快递计重“向上取整”涉嫌侵权   本报南京讯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包裹实际称重为10.05千克,商家计运费时却按11千克重量算。江...
智能时代 安全不能“掉线”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江德斌如今,随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