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7月7日,青年夜校开设鄂伦春非遗手工包制作课程。
7月7日晚,暮色笼罩下的阿里河森工公司却热闹非凡,青年夜校灯火通明,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民族工艺品制作区域,暖黄色的灯光下,青年们手持彩线、珠子,专注地串起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自6月15日开课以来,阿里河森工公司团委精心打造的青年夜校,凭借民族工艺品制作、射箭、羽毛球、毛笔字、自由搏击等多元课程,成为青年员工充电赋能、释放活力的热门之地。
6月15日,青年夜校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制作。
在民族工艺品制作课堂,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手把手指导青年学员。穿针引线间,皮革、彩绳、银饰等材料逐渐有了独特模样。学员陈雪静举着手中初具雏形的皮雕挂件,难掩兴奋:“以前只在纪录片里领略过民族工艺之美,现在亲手制作,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太珍贵了!”
6月21日,青年参加射箭练习课。
射箭场上,青年们化身“神箭手”,拉满弓弦时,眼神坚定,随着“嗖”的一声,箭矢划破夜空,精准飞向靶心。射中十环的周伟超难抑激动:“传统射箭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每一次拉弓、放箭,都是对心态和技巧的双重考验,压力也在这过程中烟消云散。”
6月28日 ,青年夜校学习羽毛球接发技术。
羽毛球馆内,激烈的对战轮番上演。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羽毛球在空中穿梭的清脆声响,和着此起彼伏的加油助威声,奏响青春乐章。隔壁自由搏击课同样激情四溢,拳套与沙袋碰撞的闷响、教练激昂的口令,激发着学员的热血与斗志。刚结束一场激烈对决的王琨擦着额头的汗水,畅快笑道:“在球场上尽情奔跑、扣杀,酣畅淋漓出一身汗,所有疲惫都一扫而空!”
在墨香四溢的毛笔字课堂,青年们屏气凝神,从横平竖直练起,逐渐掌握运笔技巧。学员孟凯望着宣纸上慢慢成形的作品,感慨道:“白天工作忙碌,夜晚来到这里,静下心写字,看着墨色在纸上晕染,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这份专注带来的宁静,让人沉醉。”
7月2日 ,学员学习自由搏击课程。
“我们把民族文化‘沉浸式’体验与体育运动巧妙融合,就是想让青年员工在互动学习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阿里河森工公司团委副书记李春慧介绍,从目前反馈来看,活动成效远超预期。
6月19日,青年在夜校制作桦树皮手工耳环。
青年夜校的成功开办,不仅提升了青年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更为青年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据悉,阿里河森工公司团委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推出更多“文化+健康”融合项目,让青年夜校成为凝聚青年力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实阵地。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玉荣
新闻编辑: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