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代人每天做得最多的动作是什么,非“坐”莫属。
工作时坐着,学习时坐着,就连放松下来刷个手机追个剧也必须得坐着。静坐时,我们的屁股看似就是放在座椅上,并没有受到来自外界强加的负担或者压力,但时间长了很多人表示“屁股开始疼了”,有人认为是椅子的问题,于是又加上各式各样的腰靠、坐垫等。
屁股疼真的是因为坐时间长了或者椅子不合适吗?
不一定。屁股疼很可能是因为你不会“坐”。
“坐”也会坐不对?
坐姿千奇百怪,根据不同的身体姿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坐在自己的坐骨上,另一类是坐在自己的尾骨上。
先来看看坐骨和尾骨分别在哪儿。
我们臀部的骨头结构叫做骨盆。骨盆位于身体的正中央,担任连接上半身与下半身的重要角色,解剖学上的盆骨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具体说来,坐骨位于骨盆的下部,如果用手触摸臀部,正下方的“屁股尖”就属于坐骨,它叫做“坐骨结节”。
而尾骨位于骶骨的下方,是脊柱末端的三角形骨,由3~5块椎骨密合而成。一般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尾巴逐渐退化,最后就成了残留的尾骨。
那么该如何区分到底是坐在了坐骨上还是尾骨上?
很简单,看坐姿就能分辨一二。
坐到坐骨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端坐。端坐通常指的是身体端然正坐,脊背和脖颈都要挺直,不可低头或含胸,身体既不能向左或向右歪,也不能前俯或后仰,双眼自然目视前方。这种坐姿有点类似人们常说的“坐如钟”。
古代皇帝登基坐在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时,上身挺直,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搭在膝盖上,整体没有一丝佝偻或歪斜,这算是比较标准的端坐。
此外,在一些偶像剧中霸总端端正正地坐着开董事会,十指交叉放在会议桌上的坐姿也可视为是端坐。
如果是坐在尾骨上,坐姿就没那么端正了,通常比较随意。身体会不自觉地向后倾斜,臀部重心明显后移,背部也是弓起来的形态,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蜷缩感。
《甄嬛传》的皇后宜修在训斥齐妃时,坐得很慵懒。皇后找了一个靠垫搭着手臂,身体向后仰,背靠软枕,她甚至还跷起了二郎腿,从她的坐姿来看,基本可以判断是坐到了尾骨上。
在刚刚完结的《长安的荔枝》中,何刺史的坐姿更是松弛感拉满。只见他一只手搭在几案上支撑着身体,一只脚曲起靠近胸部,另一只脚则随意摆放,整个身体有些弯腰驼背,这也是坐到尾骨上的坐姿。
这两类坐姿看似就是人在不同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姿势而已,本是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但现实却是,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坐到坐骨上,如果你坐到了尾骨上,那便是坐错了。
当人体处于坐姿时,我们的身体主要由脚、腿、骨盆和脊柱支撑,而躯干上部的大部分负荷由腰椎、骶骨和椎间盘来承担。而屁股作为与座位接触面积最大的部位,其承受的来自上半身的压力可想而知。
坐骨如同其名,就是接触椅子并受力的部位。并且由于坐骨承担着支撑上身大部分重量的重任,所以坐骨十分厚实、坚固。通常只要我们端坐,那么坐骨结节就能完美地贴合椅子,人体也会感到比较舒适。
如果我们坐在椅子上身体往后仰,此时尾骨节会接触到椅子,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就都压在了尾骨上。可尾骨没有坐骨结节肥厚,尤其是尾骨尖相对比较薄,当尾骨和椅子反复摩擦,就会给尾骨带来一定的损伤,长此以往尾骨就会隐隐作痛。
并且坐在尾骨上这种不良的坐姿很有可能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自以为舒服的姿势,实际上不断给尾骨施压,最后更难坐回正确的坐姿,某种程度上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要想保护自己的尾骨,避免疼痛,最好的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地端坐,只有坐骨结节接触到椅子最保险。
坐到坐骨上就万事大吉?
虽说比较推荐的坐姿是端坐,但也要注意时间,太久不仅坐骨吃不消,身体各部都会相继出问题。
2023年,一篇发表在《国际行为营养与体育活动杂志》上的论文研究了我国平均年龄为65.4岁的居民睡眠、久坐、轻度体力活动、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的时间。结果显示,人们静坐时间达到了每天8.8小时。除去睡眠时间,在记录的清醒时间内,人们54%的时间都在坐着。
年轻人久坐的时间也只长不短。2023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一项“青少年久坐时间累积效应和日后心脏损害”的研究发现,11岁、15岁、24岁三个年龄层次人群每天久坐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62分钟(6小时)、474分钟(7.9小时)、531分钟(8.85小时)。
坐的时间长了,首先“受伤”的,就是我们的屁股。
久坐后有可能出现坐骨神经痛的情形。坐骨神经是全身直径最粗大、行程最长的神经,它从臀部梨状肌部位发出后可以一直延伸到整个下肢背侧。而坐骨神经痛又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梨状肌综合征有关。
长时间保持坐姿状态,腰椎两侧肌肉张力不平衡,就会引发肌肉韧带劳损,严重者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会压迫刺激到腰椎的神经根,就会感到受坐骨神经痛支配的臀部和腿部后侧出现疼痛感。当人们站立或行走时,压迫还会进一步加重,坐骨神经痛也会愈演愈烈。
即便腰椎不出问题,久坐也会让臀部的梨状肌处于紧绷状态,它会压迫到坐骨神经,人们同样会感到臀部疼痛。医学上梨状肌受压导致的坐骨神经痛也叫“梨状肌综合征”。
同时,我们坐在座椅上时,臀部主要受压力、水平剪应力和挤压剪应力的影响,这些力量会压缩和扭曲臀部软组织,从而导致臀部毛细血管血液流动缓慢或毛细血管封闭,臀部和大腿的肌肉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臀部会发出“抗议”,用“麻木”或“疼痛”来提醒你,屁股该离开座椅了。
臀部疼痛都还是轻的,坐时间长以后,臀部或许早已“死”了,这便是“死臀综合征”。
人坐下时,臀屈肌会处于紧绷状态,臀部肌肉则被拉长,而髋部持续弯曲加上组织受到压迫,会让臀肌的功能暂时停止工作。长时间坐着,臀肌的活跃度会逐渐下降。不仅如此,大脑也会慢慢习惯这种不正常的张力,发出的神经信号越来越微弱,臀肌也会渐渐忘记该如何收缩,最后导致臀肌功能的丧失。
就算不为自己的屁股考虑,也得为身体的其他方面着想,因为久坐带来的危害不单单反映在屁股上。
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群,相较每天久坐不超过2小时的人,患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哮喘、慢性肾脏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会上升26%。如果将每天久坐的时间减少到6小时以下,可有效预防3.7%~22.1%的慢性病。
对于现在的打工人来说,伏案工作早已无法避免,难道就没有办法破解吗?
你可以换个思路,放弃坐着,选择“站立式办公”,这样完全不用担心坐姿不对或坐得太久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时刻提醒自己坐在坐骨上,不要为了一时的舒适瘫坐在工位上,让尾骨承受不该承受之重。调整好坐姿后,也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着不动。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成年人(18~64岁)应该限制久坐时间,多进行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应该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剧烈强度有氧活动。
总的来说,要想坐得健康,端坐优于休闲坐,少坐优于久坐。正在座位上的你,还不准备起来活动活动吗?
参考资料:
[1]Zhou H, Nie J, Cao Y, Diao L, Zhang X, Li J, Chen S, Zhang X, Chen G, Zhang Z, Li B. Association of daily sitting time and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BMC Public Health. 2024 Apr 17;24(1):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