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评丨清朗网络空间既要制度刚性也要行业自觉
创始人
2025-07-07 11:15:55
0

转自:消费日报网

  近日,工信部通报了57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及SDK(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问题涉及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弹窗无法关闭、频繁自启动、强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通报一方面彰显出监管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再次向全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用户数据安全不可触碰,数字经济发展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在当下智能终端高度普及、APP渗透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数字时代,APP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已成为公众最直接、最切身的“隐痛”。本次被通报的违规行为中不乏典型问题,如强制授权定位、通讯录、相机权限,或是诱导用户跳转、无法关闭的弹窗,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用户体验,更暗藏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甚至被非法交易的风险,损害用户权益,破坏平台信任机制。

  一些APP以“功能必须”为由行“强取豪夺”之实,表面是产品优化、服务升级,实则利用技术不对等绑架用户选择,甚至将合法合规的边界视为“成本”,对法规置若罔闻。这种“唯数据论”“唯流量论”的畸形发展观,必须受到坚决遏制。

  据介绍,此次通报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展开,既有前期的系统摸排,也有第三方技术检测,体现出法治手段与技术监管的结合。自2019年起,工信部等部门已多次对APP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据统计,仅2024年工信部就责令整改和通报下架5200余款APP,责令数百家企业限期整改,有效遏制了部分违法行为蔓延。

  而平台方面更应该知道,保护用户隐私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平台应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落实隐私保护原则,杜绝“默认同意”“一次授权终身使用”等不合规机制。开发者也应加强对SDK等第三方工具的管理,避免“无意”中成为用户数据泄露的通道。

  数据安全本身也是一种“数字竞争力”。谁能率先建立透明、可控、安全的数据处理机制,谁就能在未来数字经济生态中赢得先机。用户信任不能通过算法操控赢得,只能通过合规经营与服务价值积累。

  监管之外,公众意识的提升同样重要。用户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数据权利的“主动主张者”。近年来,公众对于APP权限的敏感度显著提高,从慎点授权到主动投诉,从关注隐私协议到选择退出追踪,数据意识逐渐觉醒。

  未来,“数据主权”时代终将来临,用户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控制权、删除权必须被充分尊重。相关部门和平台建立便捷有效的申诉与反馈机制,畅通用户维权通道,才能真正让用户“用得安心”。

  APP合规问题看似技术细节,实则关乎每一位数字公民的权益保障,也是衡量数字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从点名通报到技术检测,从重拳整治到立法完善,中国的数据治理正在不断迈向系统化、法治化、专业化。

  除了强化“有错必纠”的监管震慑,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也应推动“未病先治”的行业机制构建。唯有平台自律、企业守法、用户维权、政府监管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托起一个值得信赖的数字时代。数据红线不容逾越,隐私底线必须守牢,这不仅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每一位用户应有的尊重。

  (肖睿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支部书记讲“四强”(51):中... 联学共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中国美术家协会行政党支部坚持“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积极发...
戴姆勒卡车要与北汽福田“分手”... 近日,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称:“戴姆勒卡车CEO Karin Radstrom计划解散该公司在中国...
石油和化工行业:终端需求改善 ...   导语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是石...
好评中国丨平凡匠心闪耀伟大山河 文/郭云慎近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9位扎根一线的劳动...
阿里通义实验室推出WebSai... 最近,AI圈炸出来一个大新闻,我们的国货之光华为发布了最新盘古Ultra MoE模型,但被指抄袭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