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和昶带你“穿越”宽街时光
创始人
2025-07-07 09:22:09
0
  宽街博物馆内展陈了近两百件珍贵的宽街历史遗存。本报记者 韩伟摄

  ■本报记者 王骁

  7月6日,在中央大街西十三道街43号,文化地标“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正式揭开面纱。清水红砖砌筑的两栋百年小楼,在加固修缮后重焕生机,向世界讲述中央大街“最宽辅街”的传奇过往与崭新活力。

  “东和昶1917”危房蝶变的文化心脏

  作为西十三道街街面现存8栋老建筑之一,东和昶大楼本身就是一部史诗。

  东和昶大楼始建于1917年,是哈尔滨知名民族资本家毛守和开设的东和昶商号及住宅。院内二层砖楼建于1930年。

  毛守和生于1872年,山东掖县人。1911年毛守和与毛守田等三兄弟在道里一面街开设东和油坊。1917年在中国十三道街第1068号地块兴建楼房,开设东和昶商号,专做粮食贸易,为东和油坊收买粮食和采购制油原料。在满洲里、宁安、泰安等地设有分支机构。1928年他当选为哈尔滨特别市自治会第二届候补委员。

  2023年11月,东和昶大楼被定为D级危房。2025年3月开始修缮加固,4月28日解危完成。

  修缮后的东和昶大楼和院落以“文化复合体”模式,被活化利用为集博物馆、复古照相馆、文创商店、餐饮、民宿等业态于一体的哈尔滨文旅地标。

  百年宽街绿荫下的城市记忆长廊

  宽街是哪?很多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也不太了解。

  宽街,始于1902年,东起尚志大街(新城大街),西止中央大街,全长275米,宽40米,街心建有贯穿全街的街心花园,是中央大街辅街中最宽的街道。初名老埠头十三道街,1903年正式取俄文街名“宽街(ШИРОКАЯУЛ)”,音译为“希罗卡雅街”。因沿袭初名,又名中国十三道街,1925年更名为“十三道街”,1959年更名为西十三道街并沿用至今。

  这里曾是华商自强的主场。宽街是中央大街区域重要的中国人街区,虽华洋杂处,但街上房产和商号国人华商居多。

  ●1900年华俄商业公司、俄奥出口公司和哈尔滨最早的华商照相馆之一“视明馆”在街上开办。

  ●1904年老巴夺兄弟在当时宽街7号院内创办“葛万那烟庄”,开创东北地区现代化制烟业先河。

  ●1906年哈尔滨第一家中文报纸《远东报》在宽街路南与中央大街交口创办。

  ●1910年,华商于顺成、永发东、东和昶、德聚魁等先后在宽街置地兴业,其中永发东商号拥有三个地块是宽街最大华商业主。老巴夺在宽街东端租用两个地块,兴建老巴夺大楼,是宽街最大的建筑。

  ●1912年哈尔滨第一家印书售书的“商务印书局”在宽街东端路北开办。

  ●1919年花旗银行在宽街租用一个地块,1926年又将东西相邻的两个地块租用,成为宽街最大外商业主。

  ●1920年,巴拉斯旅馆在“老巴夺大楼”内开办。

  ●1924年哈尔滨第一个女子中学从德女中在宽街路北创办。

  这里更是舌尖上的传奇。宽街是哈尔滨历史上著名的饭店街,汇聚中西餐、南北味。1920年有海成轩、南味馆、五芳斋、兴滨楼、福泰楼、上海饭店、英国饭店,1930至1940年间有广珍粤菜馆、巴黎饭店、天福楼、东海春、老都一处等,至1950年初先后有几十家饭店在宽街开办。

  目前宽街街面上现存“东和昶大楼”“老巴夺大楼”等8栋老建筑,其中6栋楼房,2座平房。

  文化空间唤醒老建筑历史

  如今,修缮后的东和昶大楼与院内1930年二层砖楼,化身“宽街文化复合体”,成为激活百年街区的核心引擎。它以“博物馆+”为灵魂,包含9种业态,巧妙融合历史叙事与当代生活,织就一张独特的文旅体验网。

  宽街博物馆:继端街博物馆后,哈尔滨第二家街道历史博物馆,是“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业态之一,展厅面积32平方米,梳理出宽街百年历史变迁,展陈了近两百件珍贵的宽街历史遗存,重要展品有哈尔滨最早的华商照相馆“视明馆”拍摄的现存哈尔滨最早的中国人照片,东北第一家现代烟厂“老巴夺葛万那烟庄”烟标,刊登有哈尔滨第一家印书售书馆“商务印书局”广告的1913年《哈尔滨指南》,“东和昶”商号广告和商业信函,1933年道里商号图,福泰楼、兴滨楼、五芳斋等著名饭店照片等。

  希罗卡雅时光馆:包含视明复古照相馆和宽街中古杂货铺两个业态。照相馆由摄影师修宇主理,让大家体验百年前的摄影技术。宽街中古杂货铺,则是一个汇集了各种中古瓷器和本地文创品的生活美学空间,让旧物与新意对话。

  门洞画廊:是一个开放式的历史文化艺术小展空间,两侧老砖墙将成为各种主题小展览的特殊背景。

  宽院花园:老街首个复原的原生态百年院落,专门由园艺师王猛打造花园庭院,同时也是音乐花园、啤酒花园。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将邀请音乐主理人举办花园音乐会,定期放映露天电影。

  老俄侨俄侨菜:哈尔滨百年俄侨菜,源自哈尔滨著名俄侨后裔娜塔莎传承三代的家庭俄餐,特色菜肴小吃有肉饼、菜卷、番茄酥鱼、家庭沙拉、焖烤鹅、油炸包、奶渣饼等。

  宽小馆:是一家主打新派哈埠菜的创意小私厨,特色菜肴有黑醋溜肉段、现抡大拉皮、干煸地三鲜、蒜香松子鱼、酸菜猪手等。

  宽咖啡酒吧:位于二楼的毛氏旧居内,日咖夜酒形式再现哈尔滨优雅的生活方式。独家的俄侨古法煮咖啡和油茶咖啡是哈派咖啡的代表品种。根据百年前老哈尔滨酒单,选购了50款世界名酒,夜晚在老建筑中、在庭院内、在星空下,三两好友品酒聊天,感受哈派夜生活的魅力。

  宽街民宿:由位于二楼的一间百年民居改造而成,保留了原有格局,复原了百年前哈尔滨人家的风貌,典雅而舒适。

  后窗哈派咖啡:哈尔滨资深咖啡师朱敏老师主理,提供哈派咖啡教学和咖啡烘焙,是展示哈派咖啡文化的重要空间。

  主创者说:老建筑需要人气的“滋养”

  “老建筑活化,根基在‘博物馆+’。”宽街文化复合体主创人宋兴文如是说。这位深耕哈尔滨城市历史的文化保护者,对宽街的再生有着深刻洞见。

  “哈尔滨主流气质优雅洋气、多元包容。中央大街区域更是如此,主街与辅街仅几步之遥,却各具风貌。宽街,正是华商奋斗、中国居民生活的历史见证地之一。中央大街的未来,在于辅街的活力。”宋兴文难忘的一幕,是一位八旬原住户走进修缮后的院内,看到老建筑新生后拄拐离去时的一步三回头。“这提醒我们,老建筑改造必须尊重原有格局和气韵。活化不是怀旧,是让它们以本真面貌‘存在’与‘复现’。”

  他笃信老建筑的生命力源于“人气滋养”:“业态不该是暴利的,老建筑需要人的活动来滋养。我们期待游客在主街逛、来辅街坐。”宽街周末的花市外摆,正是创造停留与互动的尝试。

  对哈尔滨的城市精神,他充满自豪与期待:“哈尔滨人百年前就见过世面,用过最好的东西。我们的城市生活本质是优雅、讲究品质的。这份独有的、优秀的文化必须被保存、展示出来。”他呼吁市民与游客一同感受建筑、参与活化,最终实现“不独好,共繁荣”的街区愿景。

  从一栋D级危楼到生机盎然的文化复合体,宽街的转身证明,真正的历史保护,从不是将其封存于过去,而是以尊重之名,邀请它生动地参与城市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算力短期蓄力回调提供低位布... 截至2025年7月7日午间收盘,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下跌1.24%。成分股方面涨跌互...
科恒股份涨2.02%,成交额3... 7月7日,科恒股份盘中上涨2.02%,截至13:35,报18.71元/股,成交3.93亿元,换手率7...
上海AI发展的“金木水火土” 一条“猫跳水”的视频,在Instagram发布一周后,收获了3亿的流量。这则AI视频的创作者,叫Ha...
飞沃科技涨2.08%,成交额3... 7月7日,飞沃科技盘中上涨2.08%,截至13:36,报30.47元/股,成交3360.64万元,换...
飞亚达:正有序推进收购长空齿轮... 人民财讯7月7日电,飞亚达(000026)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拟现金收购长空齿轮控股权,是基于交易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