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行至年中,围绕上年度的榜单盘点接踵而至。例如,《新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500创富榜”,在记录中国民营企业家财富变迁的同时,也反映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产业趋势,包括人工智能主导榜单前十名座席变换,消费和医药赛道涌现新的地区首富,由此折射内需市场的广袤生机等。
当前,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内地拥有净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人群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10%,在全球财富分布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目标已从单一的资产增值转向涵盖财富传承、子女教育、生活品质提升等多维度的全面财富规划,这也倒逼私人银行业加速升级,提供全方位、定制化、专业性的服务,助力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甚至确保家族财富长期繁荣。
保障财富安全的意愿有所提升
基于居民财富积累,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数量持续增长,2020—2022年间曾实现10%的年均复合增速。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个人投资风险意识提升,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目标发生一定变化。
具体来说,高净值人群保障财富安全的重要性有所提升。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加剧,我国高净值人群对财富增值的预期变得更为审慎,更加强调财富的安全与稳定。晋商银行、普益标准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在高净值人群综合需求中,确保财富安全的比重有所上升,而追求创造更多财富的比例则相应缩减。同时,高净值人群整体财富目标较为多元,个人事业及企业发展、生活体验、慈善及社会责任等需求的占比均有所提升,反映出高净值人群在追求财富安全的同时,也注重事业的长远规划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近年来,高净值人群的家庭财富管理需求主要集中在4个关键领域:资产综合配置、子女教育、定制化产品服务和代际传承。这种需求揭示了高净值人群一方面聚焦家庭资产配置,致力于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并青睐定制化产品,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另一方面,面对持续增长的财富规模以及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家族传承成为高净值人群的另一核心关注点,并通过加强子女教育,确保财富传承的顺畅性。
从财富传承方式来看,当前,高净值人群多采用为子女购买房产和保险的方式实现财富的平稳交接。但在未来,高净值人群更倾向于创设家族信托,一方面,利用信托的独立性隔离财务纠纷、债务追偿等风险,同时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为后代保留更多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家族信托持续管理资产,以专业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确保家族财富的长期繁荣。
资产投资策略更趋国际化
考虑到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目标已从单一的资产增值转向涵盖财富传承、子女教育、生活品质提升等多维度的全面规划,私人银行业必须精准把握高净值客户的核心诉求,并据此优化服务与产品。
晋商银行、普益标准共同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高净值人群选择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时,最注重机构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投资顾问团队的背景(占比63%),反映出高净值人群对机构信任的建立基于工作人员的学历背景、工作业绩等因素。同时,鉴于个人面对市场波动时的投资经验与能力局限,高净值人群期望专业机构客户经理能够灵敏捕捉市场机会,帮助其实现财富管理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投资策略也呈现出更为国际化的趋势。近几年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个人可投资资产中,境外投资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6%。这一数据反映出,随着资本市场日趋开放,中国投资者对全球资产的兴趣与需求持续上升,境外投资已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博最新发布的亚洲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排行榜同样印证了上述趋势——2024年亚洲本土系私人银行(不含中国内地)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269亿美元,较去年大增18%,远超欧洲系银行8%的增速。
随着国际旅行恢复和政策红利释放(如中国香港对于家族办公室的税收优惠),来自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的家族办公室设立咨询量激增,中国香港独特的连接和枢纽地位再次凸显。
以家族办公室为例,一直以来,其资产布局仍以北美市场为主,占比50%,其次是西欧市场(27%),而亚太区(包括大中华区)占比17%。但上述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家族办公室计划增加对北美和亚太市场的投资,增配比例分别为38%和35%,表明高净值人群正在寻求更均衡的全球资产布局,并看好亚太市场的长期投资机会,高净值投资者的资产布局策略有望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