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中最柔软的角落,始终存放着一个物件,那便是母亲的针线包。这个看似普通的针线包,却承载着无数温暖而珍贵的回忆,宛如一本写满了家庭故事的旧相册。
小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新衣服可是稀罕物,一年到头也添不了几件,衣服破了只能缝缝补补接着穿。母亲的针线包,就成了家里的宝贝。
上小学那会儿,有一天我在外面疯跑,不小心摔了一大跤。爬起来一看,校服膝盖那块儿破了个大口子。我当时就急哭了,这要是让母亲知道,不得心疼坏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母亲一眼就瞧见了我沮丧的神情和破了的校服。她什么都没问,只是默默地走到柜子前,拿出那个熟悉的针线包。针线包是母亲用一块碎花布缝制的,它的边角已经发白,上面的碎花也褪去了原本鲜艳的色彩,但它在母亲心中的分量从未变过。
母亲坐在小板凳上,把校服在搁腿上,对着光看了看破口。接着,她从针线包里抽了根针,穿上线。母亲的手很粗糙,指肚上全是干活磨出的茧子,可拿针的时候,却很是灵活,针在布上穿来穿去,线就一点点把破口缝上了。
缝好口子,母亲又从针线包里翻出块红布头。用剪刀把布头剪成一朵小花,然后拿起彩线开始绣。母亲低着头,眼睛盯着布头,一针一线绣得特别认真。没一会儿,一朵小红花就在校服上“绽开”了。母亲笑着跟我说:“妮儿,这不叫破,这是给你添了朵小红花,往后它天天陪着你。”我一听,心里的难过一下子没了,看着那朵小红花,欢喜得不行。
时光如白驹过隙,曾经那个穿着缝补衣服的小女孩早已长大,日子也越来越好,衣柜被新衣服装得满满的。可不管新衣服多好看,我都忘不了校服上那朵小红花,当然还有母亲的针线包。
如今,母亲的头发已花白,眼神也不如往昔那般好了,针线包被搁置在角落里。但每次回到老家,看到那个静静躺在柜子里的针线包,那些关于童年的温暖画面便如潮水般涌到脑海。母亲坐在小板凳上,一针一线缝补衣服的身影,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母亲的针线包,缝补的不仅是一件件破旧的衣服,也是贫寒岁月里的温暖与希望,是她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付出,更是我们一家人平凡而又珍贵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