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ETF观察】科创综指ETF:专注中国前沿科技机遇
自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以来,科技自立自强的浪潮在中国资本市场已奔涌六年有余,势头强劲、从未停歇。如今,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核心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科创板已汇聚588家硬科技企业,总市值超8万亿元,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和投资逐浪的重要阵地。
公募基金发展新趋势:科创板配置比例创下新高
近年来,我国各类顶层规划持续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定位。科技创新的定位之高史无前例,且前沿科技的政策支持预计将继续加强,科创板作为硬科技的聚集地有望长期受益。2025年公募基金一季报已清晰印证这一趋势:科技链条再度成为权益类基金主要的增持方向,科创板配置比例创下新高。
科创综指:定位于科创板综合指数,探寻硬科技的全景图谱
2025年1月20日,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以下统称为“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科创综指是从科创板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全部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定位于反映科创板市场整体表现的综合指数。
如果将科创板称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梦工厂”,那么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就是以一种更具表征力的存在,勾勒出这个“梦工厂”的全景地图。科创综指与存量科创宽基指数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进一步覆盖科创50、科创100以及科创200指数未覆盖的200余只具备高成长潜力的科创板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综指与科创价格指数的样本和权重一致,仅计算方式不同。相较于主流宽基指数与科创价格指数,科创综指采用了全收益指数的收益处理方式,即将成分股的分红计入指数收益,以展现指数在持续演进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回报价值。
样本覆盖全面,代表性强
科创综指最新样本数量达到570只,对科创板的市值覆盖度达97%,是科创板指数体系中更强表征力的代表。科创综指整体呈现了科创板整体风貌,选股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市值范围,具有广泛代表性,为投资者洞察科创板整体走势提供清晰视角。
硬科技“浓度”高,未来科技的风向标
从行业分布看,科创综指广泛覆盖了16个申万一级行业,其行业分布与科创板全市场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呈现出“芯片半导体硬核主导,高端制造长尾爆发”的格局,增长动能丰富。
数据显示,科创综指中DeepSeek概念股权重居于主流宽基指数前列(约为16%)。与此同时,指数成分股多元行业分布,不仅降低了因单一行业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造成的冲击,又可集群式配置科技主线,抵御科技板块行业轮动的风险。
指数业绩表现优,成长潜力大
政策乘数效应与国产替代加速度带来的“科技复利”,构成了当前科创综指收益率的驱动力。自基日以来,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的区间涨幅均超14%,成分股营收和利润增速快,长期表现具有较大吸引力,且更具高弹性。
成分股研发投入大幅领先
科创板从诞生之初便肩负着科技自主创新的明确使命:成为科技创新企业的“助推器”和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综指成分股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宽基指数,增长潜力和发展动力优势显著。
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发布后,科创板宽基ETF投资标的形成覆盖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的完整产品链,境内多家基金管理人布局科创综指ETF,开启了硬科技投资“新时代”。科创综指ETF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引导资金支持硬科技发展,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跟踪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的指数产品总规模达461.66亿元,其中ETF共18只,市值规模约185亿元。
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诞生于我国大力扶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有远见的投资者已站在趋势的风口上,享受科技自立自强带来的发展红利。
(供稿单位:华夏基金)
上一篇:“沙戈荒”里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