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加速区域协调发展,成都何以为“径”?
看企业选择,交通距离的拉近持续增强着城市“磁吸力”。聚焦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基础,在“携手长三角共享新机遇”2025“成都⇌合肥”新质生产力企业恳谈会上,科大讯飞为成都创新氛围投下信任票,已先后在蓉落户了讯飞“成都智谷”等项目,目前正积极推进讯飞星火大模型等项目。
看区域携手,物理距离的缩短,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聚合成为可能。从成都科创生态岛携手长三角共建科创新生态,成立“成都—长三角科创生态圈联盟”,到沪蓉文创产业联盟落地,汇聚优质文创资源,搭建开放、共享、创新的平台。近年来,成都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共担使命、共享机遇。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就要以科技创新推动要素融通,让创新成果深度共享、协同攻关、高效转化。
与交通同步提质的,还有成都不断提升的辐射带动力。一方面,以线成面,不断拓宽城市“外延”。起于成都福田、止于资阳北站,作为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轨道交通资阳线串起资阳中心城区、天府国际机场片区等地,便捷出行的同时,这也是促进两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写实切片。
另一方面,以面扩体,更好发挥极核的溢出效应。在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上发布了首个成都都市圈投资指南,不仅如此,成都已向圈内市州推送新材料生态环保、航空航天等多个产业领域的项目信息34条……说到底,区域协调发展指向的还是区域能级的整体跃升。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下好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就是要站位全局谋一域。始终坚持跳出成都看成都、站位全局看成都,让我们以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姿态,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深走实,视野所及、心之所思、行之所至、成之所达,锚定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将打开新空间、迈向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