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丁爽)“朝阳区全力推动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围绕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三医’协同部门和数字医疗推进专班,从场景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顶层设计和产业培育;围绕场景开放,以专病为抓手,推动落地应用;围绕成果转化,以概念验证项目为抓手,推动生态协同服务支撑。”7月5日,2025中国数字医疗大会(CDHC)暨第二届朝阳区数字医疗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舒毕磊在致辞中表示。
舒毕磊介绍,下一步,朝阳区将重点推进聚焦“AI+精准诊疗”打造区域品牌;贯通成果转化全链条,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概念验证融合发展;加快重大平台和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为数字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携手各界共建“健康中国”。
本次大会以“医智共振,双擎跃迁”为主题,系统呈现“AI医疗健康”在重大平台、创新应用、协同生态等关键领域的前沿成果与机制创新,深入探讨政策机制、专病路径、数据资产等关键议题。
数据显示,医药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经济产业支柱之一,去年整体规模达到1.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北京市积极推动医药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医疗创新与转化应用。
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从创新药械的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生产流通等八方面提出32条举措。其中提及,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加强数据需求对接,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靶点发现、新机制探索、化合物筛选、病例随访等研究。建设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测评体系,面向AI+病理、AI+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AI+手术规划、AI+制药等方向,支持不少于10个场景的模型开发应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完善监管评价措施,促进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融合创新规范发展。开展互联网诊疗首诊试点。
近年来,朝阳区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在政策创新与机制探索上不断突破。通过持续推进“概念验证计划”与“人工智能医疗应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逐步构建起以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场景落地、企业协同为核心的数字医疗闭环转化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创新技术在真实世界的验证和落地提供了实践平台,也推动了从科研成果到服务模式、从技术突破到制度供给的全链条衔接与转化。
本次会议期间,朝阳区数字医疗领域多项重要合作项目迎来发布。其中,北京爱瑞国际医疗综合体暨AI医院项目,朝阳园管委会(区科信局)、复旦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三方共建的“数智医学创新研究”相继宣布启动,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成立脑血管病数字医疗转化中心,国家卫健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朝阳科技集团合作共建心血管病数字医疗联合转化中心,北京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落地朝阳。整合高校科研优势、医院临床资源和政府政策支持,朝阳区将加速医疗AI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医疗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