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30多年来,她深耕农业科研,将心血倾注于广袤田野,于辣椒培育、设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播撒智慧。
30多年来,她亲自主持并选育了“赤研系列”辣椒新品种共15个,这些品种在内蒙古、广西、云南等14个省区广泛推广,极大地推动我国辣椒良种的产业化进程。
30多年来,她荣誉加身,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见证了她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赤诚之心。
王秀芝与农户探讨复套种技术。(资料图)她就是前不久从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退休的研究员王秀芝。
“带动农民增收,是我做研究的最大动力。”简短而有力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王秀芝坚定的信念。
时间回溯至1987年,院里新成立了蔬菜研究的部门,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刚刚走出校门的王秀芝毅然担起辣椒新品种选育工作主持人的重任。1990年,她奔走于东北、华北的院所之间,虚心求教前辈专家,为之后的辣椒育种搜集到最基础、最宝贵的资源。
辣椒育种工作要求仔细认真、耐得住寂寞。每年暑热炎炎的六、七月份,正是辣椒育种的关键时期,王秀芝为了筛选更多的材料、组配更多的组合、更好更快地选育出新品种,每天6点就来到试验地大棚,亲自进行去雄、授粉等工作,她不完成工作就不离开试验大棚。30多年来,王秀芝积累了百余本翔实的田间数据和记录。正是这份坚持与付出,让她选育出“赤研系列”辣椒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00多万亩。
王秀芝给种植户田间指导甜椒栽培技术。(资料图)她深知,科研的根脉应深植于生产实践的泥土。设施农业在赤峰蓬勃发展的同时,土壤盐渍化、病虫害频发等难题不断困扰着种植户。王秀芝带领团队利用赤峰当地的谷子秸秆、玉米秸秆等作为基质进行栽培基质的筛选,最终筛选出优质的栽培基质——谷子秸秆,可缓解设施蔬菜多年种植造成土壤连坐障碍问题;她还创新了越夏茬大棚番茄既能和菠菜、娃娃菜等作物复种,又能和甘蓝、松花菜等作物套种的全新种植模式,为农民增收开辟崭新路径。
王秀芝给种植户指导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资料图)作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赤峰试验站站长,王秀芝结合赤峰设施蔬菜生产实际,引进设施番茄、辣椒、白菜等蔬菜新品种122个;2019年,在番茄TY病毒病易发季节,王秀芝及时联系体系病毒病岗位科学家到赤峰进行技术指导,并将最新的病毒防治科研成果进行小面积示范,有效控制了病毒病的危害。
坚守背后,自有千钧担当。2007年元宵节,罕见的暴风雪突袭赤峰。为保住育苗基地110万株秧苗,王秀芝顶风冒雪寻购加温设备,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货源。她与同事数次踏雪搬运设备,鞋子多次被雪拔脱,双脚冻肿也丝毫没在意。“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保住农户的每一株秧苗。等到天亮,秧苗安然无恙。”王秀芝回忆说。
光阴流转,王秀芝始终保持着躬身大地的姿态。退休前,她成功申报“内蒙古设施蔬菜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项目,整合区内外优势资源,致力于提升内蒙古自治区设施蔬菜种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退休后,她依然动为年轻同事、种植户答疑解惑。
晨露中茁壮成长的辣椒、寒夜里挺立的秧苗、农户笑脸上的笑容都见证了王秀芝的付出与坚守,她用毕生心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雪瑶
新闻编辑: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