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持续提升防控能力,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全面强化生态管理,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持续提升防控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但我国依然是江河治理难度最大、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各地各部门要从政治高度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从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政策制度体系。强化全流域管理,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深化用水权、水价等改革,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江河保护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韧性。
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要抓实重点工程。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江河保护方面的重点工程,从南水北调,到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再到农村供水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持续深入推进,为江河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85亿人。加快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2022年以来,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增年调水量124.8亿立方米,新开工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24座大型水库建成投用,新增供水能力34.6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26.6亿立方米,完成了6.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提升3.4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持续推进江河保护方面的重点工程,提升江河保护效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全面强化生态管理。当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经济社会用水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修复保护河湖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要持续抓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快建立地市级以上母亲河复苏行动名单,逐河湖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治理保护方案。要持续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全面开展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确定工作,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和评估机制,形成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好江河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的关系。要科学开发利用江河水资源,持续改善江河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要做好规划编制、项目谋划、资金支持、机制改革等工作,支撑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张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