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特色产业打造重点专业
●结合产业需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领域相关专业
●满足社会民生所急需,开设康复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依据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用工需求和就业情况,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到2029年打造100个支撑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高水平技工教育专业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根据部署,四川将通过优化布局、推行教学改革、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加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9年,打造100个支撑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高水平技工教育专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积极支撑建圈强链行动。
技能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需求相匹配?如何进一步增强技工教育服务能力?记者采访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和技工院校相关负责人,探寻答案。
培育接轨需求 专业设置紧跟产业脉动
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电子电路设计师……当前,制造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蓬勃发展,催生出大批新职业。但同时,“有活无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客观存在。
四川技工教育如何与产业有效接轨,从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强化专业建设是重头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四川技工院校将围绕具有四川特色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产业,打造一批重点专业。结合产业需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领域相关专业;满足社会民生所急需,开设康复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依据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用工需求和就业情况,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到2029年,打造100个支撑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高水平技工教育专业。
动态优化专业结构,让专业设置紧跟产业脉动,部分技工院校已迈出步伐。“今年学校新开设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两个专业,都是和领域内头部企业合作,通过产校融合模式培育产业急需人才。”成都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涛说。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刘远盟表示,将在今年新增婴幼儿托育与管理等2个专业基础上,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新专业,让专业链精准适配产业链。
四川还将通过将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纳入办学水平评估,进一步促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适配。
增强服务能力 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
《实施意见》明确,四川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畅通职业技能发展通道,进一步增强技工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立以技工院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主,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学校为支撑,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政府补贴性培训承训体系。聚焦市场需求面向社会提供高质量技能培训服务,到2029年年均培训人次力争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
加快推动技工院校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全覆盖,全面实行技工院校毕业生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双证书”制度。支持举办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开发新职业及新兴产业赛项,采取以赛代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学生颁发相应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部分技工院校结合实际,在增强技工教育服务能力、破解技工教育发展难题方面,提出更详细建议。南充技师学院院长王晓晴表示,希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产业链组建技工教育联盟;支持民办技工院校建立“大学生技师班”“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管培生训练营”等技术技能培训平台,打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最后一公里”,推进四川省技工院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