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一大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九连五队的职工官大红就进了羊圈,熟练地给羊群添草喂料。“这军垦肉羊不愁卖!肉质厚实,口感也好,一出栏就被人订走。”官大红感慨道。
7月1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最新一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的新品种(配套系)及遗传资源名单,其中,由新疆农垦科学院和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有限公司等申请的“军垦肉羊”新品种成功通过审定。
在新疆地区,绵羊品种普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其生长速度较慢、繁殖率低、出栏率低,肉羊种业水平低,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绵羊育种学家刘守仁院士的指导下,新疆农垦科学院绵羊育种团队24年持续攻关,培育出肉用性能突出、繁殖力高、适应于新疆南北疆产区自然生态环境放牧、半放牧半舍饲和舍饲饲养方式的专用多胎肉羊新品种——军垦肉羊。
2025年2月,该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的现场核验。
“它不仅长得漂亮,而且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前躯丰满、后躯肌肉发达,是典型的肉用型羊。”新疆农垦科学院绵羊育种团队负责人杨永林介绍,军垦肉羊的培育为新疆兵团传统肉羊养殖区提供了优质的种质资源,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地区对国外肉羊品种的依赖。
“我们成功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构建起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核心育种场+育种场+扩繁基地’三级联合育种体系和协同育种机制及联合育种模式,为新品种的培育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新疆农垦科学院绵羊育种团队成员杨华说。
目前,军垦肉羊新品种育种群数量为16447只,扩繁群已达3万余只。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晓鹏介绍,自2016年首次引进军垦肉羊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推广,这一品种已逐渐赢得市场认可。下一步,当地计划每年继续引进20余只优质种公羊,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本报记者 孙金行 赵明昊 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