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0年,李志明明知相关企业不符合发放贷款条件,仍违反法律规定推动发放贷款共计3.0462亿余元,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华少/制图
徐凡淋/文
6月25日,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志明受贿、违法发放贷款案已一审开庭。
根据六盘水市检察院指控,李志明利用职务便利,大搞权钱交易,贪婪无度,为他人在申请贷款、租赁商铺等方面谋利,违法向不符合发放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超3亿元,非法收受财物4310万元,造成重大损失。公安机关以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追究李志明的刑事责任。
公开信息显示,贵州银行的贪腐,去年到今年已有多名高管被查,包括原首席专家王向东、贵州银行原行长许安等,因涉嫌受贿、贪污、洗钱被逮捕并移送监察机关审查。
此外,贵州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下滑走势,2021~2024年连续4年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攀升,其中2023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高达40%。2024年多张罚单指向“贷款管理不到位”。
前董事长受贿超千万元
贵州银行是贵州省省管大一型国企,2012年成立,在2023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排名第46位。此次庭审主角李志明,现年64岁,职业生涯与金融业紧密相连,曾在农行工作29年,后辗转深圳发展银行、湖北银行,2017年12月加入贵州银行,2018年4月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掌舵期间,李志明推动贵州银行于2019年12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是其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彼时,贵州银行在李志明带领下看似蓬勃发展,贵州省财政厅是其第一大股东,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二大股东。2021年1月28日,因贵州省政府工作安排,李志明辞去贵州银行一切职务,离任公告中还给予其高度评价。
然而,卸任两年多后,李志明在权力与利益漩涡中的堕落浮出水面。2023年10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其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李志明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2024年9月23日,他被开除党籍。
今年6月24日,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李志明受贿案。据六盘水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13年至2023年,李志明利用担任湖北银行副行长、贵州银行党委书记及董事长等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及个人在申请贷款、商铺租赁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合计人民币4310万余元,其中部分未实际取得。
更严重的是,2018年至2020年,李志明明知相关企业不符合发放贷款条件,仍违反法律规定推动发放贷款共计3.0462亿余元,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公诉机关提请以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深入调查,李志明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权力观扭曲,大搞权钱交易。
庭审中,监察机关出示证据,李志明及其辩护人质证,控辩双方充分发表意见,李志明进行最后陈述,社会各界群众三十余人旁听。最后,法院宣布休庭,择期宣判。李志明从金融精英沦为阶下囚,令人唏嘘,也警示着金融从业者要坚守底线、廉洁奉公。
多名高管相继“落马”
贵州银行近期多名重要干部被处理。李志明被查后,先是昔日曾与其搭档的高管纷纷落马。
2024年2月,贵州银行原首席专家王向东被查,信息显示,2013年至2022年间他曾在贵州银行任职。
2024年5月,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披露,贵州银行原行长许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在时间线上,2018年4月许安出任贵州银行行长,直至2024年3月辞任,与李志明在该行的前董事长李志明任期有所重合。
2025年2月,中纪委通报贵州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许安被“双开”的消息。通报称,许安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色交易、权钱交易,非法占有公共财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贷款审批、项目承接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6月5日晚间,贵州银行公告称,三名拟任董事胡宇雯、殷孟波和王遥申请辞去该行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
这三名董事的任命均在2024年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决议通过,但任职资格却迟迟未获得监管核准,也意味着始终无法正式履职,最终以工作安排原因退出。据悉,按照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查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的申请,银监会应当在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39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时隔一年,董事任职资格未获审批,这种情况实属少见。贵州银行3位拟任董事同日申请辞去职务,并表示“已确认与董事会无意见分歧”,不免引起外界对其背后原因的探究。
从3人的履历来看,胡宇雯为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而这家公司是贵州银行股东之一;殷孟波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担任多家金融机构董事或监事;王遥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及珠海华润银行独立董事。
贵州银行前董事长李志明,前行长许安以及多位中层干部涉嫌违纪违法,或许是上述3名董事任命迟迟未决的主因。
不良贷款率连续4年攀升
贵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连续4年攀升。
纵观贵州银行近5年的盈利表现,整体保持稳健,但在2023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同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高达40.39%。
2024年,贵州银行盈利止跌回升,营业收入增速为9.46%,创五年来最高水平,但多张监管罚单集中体现为“贷款管理不到位。如2024年9月,修文支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贵州监管局罚款30万元。仅一个月后,2024年10月,贵阳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为贵州监管局罚款50万元。
此外,贵州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截至2024年末,贵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9.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1%;不良贷款率1.72%,较上年末提升0.04%。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024年,贵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5%、1.47%。1.68%和1.72%;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8.8亿元、43.22亿元、55.68亿元、59.58亿元,这两项指标已连续4年攀升。
同时,该行近5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1%、0.83%、20.21%、40.39%和11.58%,其中,2023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高达40.39%,2024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降至11.58%,但依旧占据各行业不良率最高点。
贵州银行方面披露,造成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率的原因包括,2023年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金额达3046.19亿元,在不良贷款总额中占比非常大;将个别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纳入不良管理,导致房地产业不良率相对较高。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贵州银行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尤其是贷款管理不合规问题屡次出现,为资产质量下行埋下风险隐患。以及贵州银行暴露的贪腐问题,目前来看,该行内部亟须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