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制日报
“叮……”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的瞬间,小张的手微微一抖。屏幕上的数字跳着,9.6万余元的到账通知格外清晰。
他盯着看了好一会儿,鼻尖突然发酸: “没想到我的事他们这么上心,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赔偿款。”
这位遭遇意外被烧伤的年轻军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一场历时近两年的寻求赔偿之路,在军地检察官的通力协作下,终于画上了温暖的句号。
一场意外
故事要从2023年7月的黄土高原说起。那时,小张还是旅里公认的“训练标兵”。一场本应轻松、惬意的团建活动里,意外却突然降临——某露营基地内,工作人员王某操作卡式炉时由于疏忽,燃料罐“轰”地爆燃,火舌瞬间窜起。
在附近的小张躲闪不及,全身大面积烧伤,后来被鉴定为九级伤残。
法院最终判决,露营基地和王某各需赔偿9.6万余元。
法院民事判决书
可判决生效后,王某却玩起了“躲猫猫”,名下查不到财产、手机号成了空号、原住址早拆成了废墟。
执行法官跑断了腿,也只查到王某偶尔在周边打零工的信息,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小张住院费用清单
军地联动
转机出现在2025年4月。兰州军事检察院的检察官赴某部队调研,在驻训点听到战士们闲聊时提到小张的难处,当即就去找小张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军地两家检察院开会共商对策
“军人在前方守边防,咱们在后边得把他们的权益守牢喽!”第二天,检察官就让小张写下一份执行监督申请,第一时间联系上兰州市安宁区检察院,军地两家检察院凑在一起开了个短会,共商破局之道。
军地检察执行监督现场
检察官们兵分多路,调取王某社保、公积金缴费记录、名下所有银行卡流水,走访其工作单位,亲朋好友,锁定其实际活动范围。
经过多方努力,检察官坐实王某“恶意转移财产”证据,这下王某坐不住了。
参与办案的检察官回忆,王某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想到检察院能把我的行踪摸得这么准……”
面对确凿证据,王某当场认错,并主动还清了包括案件款、执行费、迟延履行金在内的全部费用。
小张拿到赔偿款
从申请监督到执行到位,前后仅用了3天时间。
机制护航
案件的圆满解决,只是军地检察协作的一个缩影。
针对案件暴露的企业财务制度松散、员工恶意逃债等问题,检察官们给涉事企业发了份“量身定制”的检察建议——工资发放要留痕、社保缴纳不能拖、员工诚信档案得建起来。
兰州市安宁区检察院和兰州军事检察院签署了《关于加强军地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协作机制》,明确涉军案件优先受理、快速办理、联合督办的原则,为军人军属维护权益开通“绿色通道”,从咨询到立案,全程有人盯、有人管。
小张曾在某医院接受免费治疗,但相关医疗费用没在原案里主张。
“该谁赔的钱就谁赔,不能让军队医院买单!”军地检察官立刻启动联合调查,固定证据、支持起诉……最终侵权人支付了这笔医疗费,检察官们及时将其返还给军队医院。
从“执行难”到“高效解”,这场跨越高原与城市之间的一场守护“最可爱的人”的行动,让无数军人军属心里暖洋洋的。
参与办案的检察官表示:“军人把青春献给雪山草原,我们要把他们的‘急难愁盼’放进心里”。
上一篇:希望美方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