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戴小巍 通讯员巩鹏 田媛)“我们建立机制的目的是依法保护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近日,湖北省谷城县检察院组织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业治理座谈会,县委网信办、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与县域内8家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应邀参加。会上公布了由上述四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构建谷城县域互联网“监管+服务”一体化治理机制的工作意见》(下称《工作意见》)。
“《工作意见》的出台源于我院办理的一起某科技公司兜售引流刷量软件案。”谷城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刘献勇介绍道。该案中,某科技公司研发了多款引流刷量软件并投入市场销售,该公司宣称其开发的引流软件与短视频社交平台账号绑定后,软件可以模拟人工操作与短视频平台用户形成互动,对发布在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批量点赞、关注、评论,从而提升账户流量。2023年6月,该公司及主要负责人被公安机关以非法经营罪立案侦查。谷城县检察院审查认为,该公司开发、销售引流刷量软件行为虽然不当,但未违反国家规定,不满足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今年6月30日,该院依法对该公司及主要负责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将在后续建议相关部门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然而,此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办案检察官深入调研后发现,类似问题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亟须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为此,该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围绕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监管盲区等问题展开调研,最终形成了《工作意见》。
《工作意见》将“依法监管”与“精准服务”并重作为核心理念,明确提出,四部门联合加大对互联网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重点惩治侵犯知识产权、非法获取数据及虚假流量等违法行为;构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开设“法治门诊”,通过“送法进企业”、发布典型案例、提示法律风险等方式,帮助企业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座谈会上,企业代表在了解《工作意见》的主要内容后,纷纷提出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公司的名称被他人冒用,该如何维权?”“我们用心服务客户,却遭遇恶意投诉,该如何应对?”
“建议通过公证固定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可以通过‘全国12315平台’提交申诉材料,或向住所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与会各单位相关工作人员逐一解答企业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新机制不仅为我们划清了法律红线,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我们能够安心谋发展。”座谈会接近尾声,企业代表们纷纷点赞。